樟木大转移——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现场直击

发布时间: 2015-04-30 14:34:42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西藏 樟木 车里 抗震救灾 撤城

4月29日,在西藏樟木口岸,一名成都军区某部的解放军正帮助藏族孩子打饭。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上车!快!快!”35岁的渣土车司机索朗摇下车窗,对着等待的群众大吼。话音刚落,一群人涌向卡车的露天车厢。

大家都称“老张”的商贩带上了他在八九年前收留的流浪聋哑人。年近60岁的“老张”来樟木做生意18年了,撤离时,他没有丢下这位老流浪伙计。

20岁的仓决抱着养了5年的狗“小白”,背着一个几乎只能装下一双鞋子的包,踉踉跄跄地往前走。

车辆不够,有的群众只能徒步撤离。成都军区某边防团驻樟木一连集合全连官兵,除了留下站岗的,其他人出动护送群众,一直送出12公里外比较危险的“五道线”,确保他们安全通过之后才返回。

山路上浓雾弥漫,林木葱茏,耳畔传来鸟鸣和山溪的轰鸣。本该是绝美的风景,此刻却危机四伏。不时看见滚落的巨石横在路中间,最大的一块竟有小屋般大小。

连长许荣锋带队连续送走3批、1000多名群众徒步过“五道线”,已是下午5点多了。他连早饭还没吃。“才反应过来一直都没上过厕所,也没有饥饿的感觉。”

并不是所有人全部撤离。驻樟木官兵奉命留下,坚守戍边卫国的职责。

离开时,一户藏族群众把出生20多天的一窝小狗托付给军人。更多的人,把自家的肉、菜送到部队。

傍晚时分,雨越下越大。8辆军车开进樟木,加快运送速度,以防天黑危险。

在一辆卡车的尾部,9岁的洛丹双手扒着车厢边沿,脑袋探出向外张望,看着从小生活的地方渐渐变成一个黑点。

面对记者的镜头,他突然露出顽皮的微笑。对于这个懵懂的孩子,这次迁徙仿佛驶向一个神秘而新奇的所在。

记者:张晓华、李柯勇、白瑞雪、罗布次仁、边巴次仁、桂涛、张旭东、魏圣曜、张宸、王军

编辑:郑晓奕、王清颖、王贞

 

   上一页   2   3   4   5   6   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