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农”到“扶贫” 定西为百姓脱贫精准发力

发布时间: 2014-09-23 09:34:41  |  来源: 定西日报  |  作者: 瑞军 马国旗 晁君杰 刘佳丽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定西市 贫困户 扶贫攻坚 扶贫工作 1983年

怎么帮扶是关键,产业扶持、改革创新、明确机制才能精准发力

市上通过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各级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困难和优势都心中有数。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怎样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唱拿手戏、打优势牌,广大帮扶干部有了共识: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要让“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发展产业是核心。定西市围绕中医药、马铃薯、草食畜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蔬菜、林果、劳务等多元富民产业培育壮大,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1-2项增收产业。

同时,加大“扶智”力度,抽调市县乡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精准培训,使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项劳务技能或1-2门适用技术。

坚持改革引领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定西市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在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带动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公司带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改革中,采取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办法,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土地流转108.09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4%,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取“合作社+大户+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3433个,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股经营或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规模经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面临的一个巨大的瓶颈是金融输血严重不足,农民有发展意愿,但是有时候苦于贷不了款,无法进行规模经营。定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建立金融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对扶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作用。

针对农村贫困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担保机构,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聚集。创新扶贫互助资金担保增信模式,大力发展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全市共安排互助资金实施村439个,互助资金总量达到8485.91万元,其中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63.85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融资难的问题。

陇西县成立了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了中药材仓单质押贷款、1亿元畜草产业专项贷款,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信贷放贷力度,积极拓展中和农信小额信贷业务。临洮县与甘肃银行签订了15亿元的金融扶贫战略协议,推行了由致富能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承贷主体统贷统还、农户分散使用的贷款模式,已累计发放贷款1.03亿元,惠及农户1500多户。全面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农村信用社建立便民金融服务点288个,农业银行建立惠民服务点1994个。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各类支持富民产业发展的贴息项目,想方设法加大贴息补助力度,有效降低了贷款成本。

目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马铃薯、中药材和畜草产业贷款91.5亿元,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灾后重建贷款、设施农业贷款49.2亿元。率先开展的中药材产值保险工作,在陇西、渭源两试点县共完成药材保险签单面积8.77万亩,参保农户25954户,企业15家,合作社8家,签单保费共1180.55万元,为药农提供风险保障近2亿元。在省内首推畜草产业小额信用保证保险贷款,发放贷款余额达3100万元,满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这些金融支撑,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刚要起步的贫困户可谓是“雪中送炭”。现在,很多贫困村、贫困户都贷了款,大家根据各自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有发展药材种植的,有发展畜牧养殖的,采访中,很多贫困户说,帮扶干部帮他们联系贷上款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以精准扶贫为模式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定西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块曾经因贫困而闻名、因扶贫发生巨变的土地,又一次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次战役中如何精准发力,定西已然信心满满、蓄势待发。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