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图解人大“专题询问”
是什么?
人大监督一府两院法定形式
专题询问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而专题询问作为询问的形式之一,是人大比较系统和集中地对某一问题实施有效监督,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分组对2009年的中央决算报告进行了首次专题询问。询问多采用一问一答、随问随答的形式进行。
在这次“问钱”之后,到“问粮”,再到“问医”,再到“问房”,各种专题询问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亮点。
谁参加?
应询官员一般至少副部级
按照法律规定,专题询问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应询。历次询问中应询的,基本都是副部级以上官员。
应询官员级别上,第一次回答的官员为副部级和司局级;第二次主要为副部级;第三次除了副部级外,时任发改委主任张平、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等正部级官员也出席联组会并回答提问。
此后,由部级、副部级官员到会应询成为常态。如昨日举行的专题询问上,就有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等多位国务院组成部门的主要领导。
随着应询官员级别提高,涉及领域和询问对象范围也在扩大。比如,第一次询问涉及财政部、审计署两个部门;第二次涉及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等9个部门;第三次涉及发改委、财政部、人保部、卫生部等20个部门。
问什么?
询问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历次专题询问的内容看,多是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政府钱袋子的使用、粮食安全、医疗卫生改革、保障房建设、教育改革和发展、饮用水安全、国企改革等多个领域。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认为,从议题上看,专题询问都是针对的大家关注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询问对象也不断扩大,影响力也更大。
开着奔驰、宝马住经济适用房,一度为公众诟病。在2011年10月举行的保障住房专题询问上,当时的许智宏委员就直言分配不公与保障性住房政策、监督机制不完善有关。其他问题也并不客气,当天的专题询问有媒体直接称其为“七问保障房”。这次专题询问通过电视直播,观众注意到一位部委负责人回答时头上直冒汗。
啥形式?
10次询问有7次是联组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形式有三种,即全体会议、分组会议和联组会议。从至今为止的10次专题询问来看,有7次会议属于联组会议,3次属于分组会议。
分组会议特点是人数少,发言不受时间限制,便于各方充分发表意见。联组会议是全体人员参加,但不表决议案不决定问题,主要是对分组审议中较重大的、有分歧的问题进一步集中审议。限定发言时间,这种形式便于常委会人员充分交流后取得一致。
在全国人大推进专题询问中,也能看出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第一次专题询问,采取的是分组询问;第二次则是小联组,即两个小组分为一个联组;第三次则是大联组,也就是所有委员在一起,共同专题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