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4月28日,重灾区芦山县的十字路口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强烈的七级地震吓跑了十字路口附近的商贩,只留下一片站立的废墟。震后第九天,菜摊、水果摊、小百货店、卤菜档、副食品摊等分布于十字路口的四周,来往的人群让这个曾经繁华之地渐聚人气。图为芦山居民正在选购商品。安源摄
中新社芦山4月30日电 一夜纷纷扰扰的雨,洗净空气中的尘埃,终于在30日清晨时分渐渐结束。天空泛亮,芦山人走出再次遭受降雨考验的救灾帐篷,迎来崭新一天。芦山全城也一改往日的“烦躁”,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清新的气息。
此时,85岁的唐明英老人刚放下手中的扫帚,扯了扯身上的棉袄,坐在帐篷前的椅子上。由于受伤的子女仍在医院救治,年事已高的唐明英不得不一个人住在位于芦阳二小操场上的安置帐篷里。“之前帐篷顶上有漏雨,我找了油布搭起之后就好多了,不过地上的进水还是没有办法。”
昨夜,雨水涌进老人的帐篷,积水最深处淹至脚踝,唐明英半夜起身,用扫帚扫了一夜的水。而帐篷里的床、柜子等家具下,垫着几块厚厚的木板。
尽管如此,老人并没有抱怨,“地震是天灾,现在有‘瓦’遮头,有吃的,总不会天天下雨吧。”
唐明英的新邻居杨明华也从帐篷里走出,卷起门帘,带上口袋,朝老县城十字路口方向走去。“今天是赶场(集)日,去添点日用品回来。”杨明华回头向身后的记者说道。
约15分钟后,杨明华出现在老县城十字路口,他看到好几家鞋店都在营业,显得十分高兴。杨明华说,帐篷不防潮,衣物和鞋袜都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对身体不好,“得买双新的换换”。
记者在十字路口看到,众多沿街的临时摊位、来往的行人、穿梭的车辆让这个小小的路口拥堵不堪,三名交警正站在当中负责指挥。28岁的藏族交警兰嘎尔甲早晨7点半到岗执勤,赶场日的工作量比前几天大了许多。“大家都出来添置一些东西,所以今天特别堵。”
兰嘎尔甲说,人多、车多代表着芦山正常的生活秩序正在恢复,自己累一点没关系。
同样十分疲惫的还有菜农杨成蓉,家住清仁乡的她天不亮就冒雨从菜地里摘了一大背篓的黄瓜,背进城里。震前,杨成蓉的黄瓜大多卖给菜贩,几乎不愁销路。“今天是第三天了,散卖生意明显不好,今天放晴又是赶场,希望能好一点吧。”
杨成蓉说,家里临时搭起的简陋“帐篷”根本挡不住昨晚的大雨,“我们也要开始生产自救积极生活呀,不能总靠别人靠政府吧。”杨成蓉表示,黄瓜卖完后,她会去扯上10米油布加固帐篷。
“再给娃娃买套衣服,给他换一身。”谈及孩子,笑容像花一样绽放在她的脸上。(中新社记者 徐杨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