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7月24日《人民日报》)。
惨重的损失让人震惊,我们为逝去的生命而惋惜,为城市排水能力之弱而叹息。
面对如此现实,面对如注暴雨,大家守望相助,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在抢险一线,令人敬佩;普通公民积极响应,自发组织、参与救援,令人称赞。
但是,在积极开展救灾善后工作的同时,仍要时刻保持警醒: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正处于暴雨多发时节,下一次“考验”可能随时到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比如,对于北京,有专家建议:低洼易积水地段,应该依“易积水程度”的顺序列个表公示出来提醒大家,赶紧地,否则过几天如果再来场大雨,咋整?有的提出,要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更多的事要做;等等。
是的,有很多的事必须立刻去做,只有马上行动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在解决城市内涝上赢得主动;而且,必须是城市的管理者和全体公民都行动起来,群策群力,才能有利于推动落后设施的改造,切实保障出行安全。
7月2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中讲述的一件事情,就让人体会到了这种行动的力量:
暴雨突袭,北京城多处主干道积水,由于短时间降雨量大,立交桥、地势低洼地区成为积水重灾区。北京的王四营桥也曾经是逢暴雨必淹的地方,不过在7月21日这场暴雨中,王四营桥下的路面却没有积水,交通非常通畅。
原来,这得益于“童话大王”微博问区长。去年8月26日,郑渊洁因暴雨在王四营桥被堵3个小时,并弃车涉水离开。8月28日,郑渊洁向朝阳区区长发出了微博信,“作为纳税人我弱弱问,再下雨,王四营桥周边还会积水吗?如是,再下雨我就不出门了。”很快,受区长委托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给予回复,并制定了具体改造措施。
此后,郑渊洁一直关注王四营桥周边的排水设施改造情况。就在7月20日的《北京晨报》上,“童话大王”还说:“上个星期我路过王四营桥,看到工人正在更换粗的排水管道。”7月21日,暴雨突降。他的期待变成了现实:王四营桥,没有积水!区长没有忽悠他!
当初的一声询问,道出了多少无奈;当时的一声承诺,又带给人们多少期待?如今,这承诺化为活生生的现实,映照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与庄严,如阳光般温暖着无数人的心田,也带给我们无限思索。
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可这办法,绝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的关键,就在于要有人敢于负责,敢于承担,而且要见诸于实际行动,从攻克一个一个的积水点做起。一句话,浮光掠影、敷衍塞责断然是经不住暴雨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