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重庆晨报讯 (记者詹遥)直辖14年,我市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从直辖之初的366万下降到2009年的45万人;重点贫困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379元增加到去年的4235元。昨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两年后,渝西地区将整体脱贫摘帽。
现有贫困人口145万
据了解,目前我市现有农村贫困人口145.3万,全市18个重点贫困县,有扶贫任务的区县33个。我市贫困农民收入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收入,“一圈”与渝东南、渝东北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特别是重点贫困区县的基础设施欠债较多。这些重点贫困区县50%以上的村级公路不畅通,有292万人饮水困难,不少贫困村用电贵、用电难、不安全,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且,贫困地区的产业支撑能力弱、市场不流通、产品加工滞后、附加值不高,都影响着这些地区的脱贫。
绝对贫困人口减300万
为此,我市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和资金切块项目备案制,颁布实施了《重庆市农村扶贫条例》,推行了村级义务监督员制度,实施了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程序规定,引领了全国的扶贫体制机制创新。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开展了14年的扶贫工作,使全市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直辖之初的366万,下降到2009年的45万人,降幅近90%,比全国平均降幅高15%。
重点贫困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397元增加到2010年的4235元,年均递增11.7%,比全国高4.1%,在西部排第一位。仅去年,贫困农民人均增收800元,比全国高43个百分点。
“重庆模式”全国推广
近几年,我市对扶贫投入的资金仍在不断增加。在近5年的财政投入中,扶贫资金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去年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均突破了10亿元大关。其中,社会帮扶资金还超过了财政扶贫资金,在全国绝无仅有,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赞扬。
我市的扶贫工作,给贫困地区农民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局限于收入的增加,他们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显著改善。
例如,重点区县新修和改造的公路达到了7万多公里,解决了400万人的安全饮水,适龄儿童在校率达到了99.9%;贫困农村新建和改造农房33.8万户;完成扶贫和生态移民27.16万人,对巫山庙堂乡和12个贫困村实施了整体搬迁。
国务院扶贫办和新华社内参将我市的扶贫工作总结为“重庆扶贫模式”,向全国推广。
全国最大的扶贫工程
据介绍,在扶贫工作中,重庆在全国实现了8个率先和独创,使重庆扶贫工作始终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底,市委市政府为我市的贫困村量身定制了“千村脱贫”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3年来共启动了1016个脱贫村。去年底,第一批266个村全部脱贫达标,近1/3达到了新农村标准。成为全国独有的“整村脱贫”,为全国贫困农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2000个贫困村如今均落实了大学生村官,从2008年起共招了近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扶贫接力志愿服务行动,组织了万名社会爱心扶贫志愿者联村包户。
我市还启动了全国最大的扶贫工程“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在贫困农村,我市突出发展“林果药桑菜、鸡牛羊兔蜂”十大扶贫产业。仅2010年,在“两翼”投入的扶贫资金就达6.48亿元,信贷扶贫资金达11.75亿元。十大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其中养蜂业从无到有,已达50万桶;中药材首次突破100万亩,达到120多万亩、130余个种类。
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实施开放式扶贫,引进企业帮助当地脱贫致富,去年引进企业已达135家。我市正积极组织山东、广东和福建等地的企业与18个重点贫困区县对接。
党员干部下乡结穷亲
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同时,我市也建立了全国受益面最广的扶贫平台。18位市级领导率18个市级扶贫集团、257个成员单位对口帮扶18个重点县。全市党员干部与48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结穷亲”全覆盖。2010年“圈翼帮扶”落实扶贫资金近亿元。
同时,我市还制定了9项到户到人的帮扶政策:每个脱贫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现有1095个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共投入1.64亿元;每个贫困户2000元扶贫资金,贫困户子女读中职全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实现6个节日慰问全覆盖,去年慰问贫困农民298万人次,放映电影6000多场次。
另外,紧跟重庆发展,我市根据农村人口就业缺乏技能的特点,启动了最具实用性的“雨露”培训计划,每年培训贫困农民转移就业、创业和产业骨干8万人,已创办微型企业近万个。
今年,我市在12个扶贫培训基地校,开县、彭水和各地车站、码头举行了现场招工活动,实现市内转移就业2万余人。
两年后渝西整体脱贫
据介绍,到十二五末,我市计划实现2000个贫困村的整村脱困目标,缩小与全市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贫困村公路通达率100%;全部完成生态和扶贫移民;每年减人转户10万人,解决贫困农村安全饮水,在西部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为此,我市将丰富和完善脱贫标准,以产业选择和功能定位来实施整村脱贫。今年起试点整乡脱贫。至今为止,我市已在渝西地区安排了全部278个贫困村脱贫,两年后,渝西整体脱贫摘帽,不再与扶贫挂钩。十二五期末,4个省级重点区县将整体脱贫摘帽。两翼贫困人口也要大幅减少。
我市还将做大做强扶贫骨干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创办微型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经营体系。今年在30个贫困村和2个贫困乡试点乡村休闲旅游,培育有支撑能力、跨区域的规模产业2-3个,达成贫困农户万元增收的目的。
同时,培训转移减人转户将成为今后我市脱贫减贫的主要措施,利用扶贫资金互助社、扶贫贴息和扶贫移民等投入,支持地票交易、土地流转和贫困户“三权抵押”等做大资金总量,打造一批具有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强的农民新村。
我市武隆的绿色农产品展示吸引全国客商,推动“两翼”增收。(资料图片)
我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是全国最大的扶贫工程;渝西地区两年后将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