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情况汇报

2011年06月07日16: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教育扶贫 移民工程 教育公平 教育教学工作 中职教育 农村寄宿制学校 移民扶贫 扶贫工作

海南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情况汇报

海南省教育厅

(2011年5月)


  我省实施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是指把贫困山区农村或其他边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四至六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迁移到教学条件相对优越的县、市城区集中就学,与城镇的孩子一样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我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以来,新建、改扩建教育扶贫(移民)学校37所,累计投入资金8.676亿元,新增优质学位34800个。

  一、“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的由来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起源于我省西部昌江黎族自治县。该县王下乡地处霸王岭山区,是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内的贫困乡,总人口3185人。2005年下半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了在王下乡实行就地扶贫和易地扶贫成效不大的原因,从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切入,针对王下乡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上学条件十分艰苦的实际出发,决定在王下乡率先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把王下乡的初中生全部迁至县城就读,以此拓展易地扶贫的内涵,逐步减少王下乡的人口,达到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又有效地保护环境的目的。他们把全乡初中部271名学生全部迁移到县民族中学(初中教师中有6人也一同调入该校),以寄宿班方式在县民族中学就读。对移民学生实行包吃、包住、包学费等费用基本全免,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同时与职业教育衔接,解决好学生考不上高中后的出路问题。

  2007年上半年,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一典型,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省直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的经验。2007年8月,卫留成同志在省联合调研组上报的《海南省“教育移民”情况的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逐步推广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移民”的做法。从此,“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正式列入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全省稳步推广。

  二、我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了切实抓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2008年7月,中共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把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作为这个意见的重点内容之一。2008年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下发《海南省2008-2012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提出五年内全省将投入3.74亿元,分5年在16个市县实施,新建、改扩建校舍26.57万平方米,新增用于接收教育移民扶贫学生的优质学位3.7万个。2008年10月,中共海南省委五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贯彻落实

  (二)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新学校。

  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昌江黎族自治县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逐步推广“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工作方案。2008年3月,“教育扶贫移民工程”首期工程正式实施,投资2.1亿元(其中香港言爱基金捐助1.2亿元),在1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的县城附近建设10所教育扶贫移民学校,统一命名为“思源实验学校”,采取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方式,仅用18个月时间就建成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13.77万平方米。校园建筑均统一设计,统一配置标准教学仪器按照教育部最新标准配备,校园网络建设做到班班通。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9月1日统一为10所思源实验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省委书记卫留成参加了开学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目前10所学校在校生18630人,其中移民的住宿学生14059人,占75.5%,通过移民学生,共撤并边远、贫困地区小学82所、初中22所。

  (三)统筹考虑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学习、就业问题。

  目前,这10个市县教育移民的主要做法是:把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边远村庄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整体接入思源实验学校就读,一直到初中毕业。三年级以下在相关乡镇设思源实验学校教学点,思源实验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上给予对口支持;学生在思源实验学校就读期间除了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外,还由省、市县财政共同负担他们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费,初中毕业以后可以享受专项的普通高中奖学金或补助金,也可以享受免费中职教育。

  思源实验学校的移民学生均来自贫困家庭,生活困难,为使这些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解决基本生活所需,省政府按照小学生每人每年6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750元,交通费每人每年160元的标准补助贫困移民学生,所需资金按照7:3的比例,由省与市县共同分担。一些市县政府进一步提高了贫困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东方市、陵水县增加补助标准至小学生每人每年12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500元,昌江县增加补助标准至小学生900元/生.年,初中生1050元/生.年,五指山市增加补助标准至每人每年1000元,屯昌县对孤儿每月补助200元、低保户、单亲每月补助100元、困难户每月补助50元。

  我省还把发展职业教育与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相配套。“教育移民”学生初中毕业后通过统考,考上的读高中,考不上的直接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在职业学校继续享受免费教育。目前,全省各县、市普遍扩大了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为加强与就业衔接,当地政府注意专业技术课程设置,在学生就读期间,预先和用人单位签约,实行“订单培训”。

  (四)努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为确保移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师资资源,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思源实验学校教职工配备工作指导意见》,详细规定了学校教职工的岗位设置、核编定编、配备办法、待遇保障等。2009年4月,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公开招聘的校长岗位薪金由香港言爱基金资助,按年薪12万元人民币的标准发放,以高薪吸引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发布后,全国共有277人应聘校长职务,经过初选和面试最终选拔出10位校长,经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任职培训后正式上岗。这10位校长均为市县级以上优秀校长,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事业心强,工作投入,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全国共有363人应聘学科带头人,省教育厅从中遴选出114人推荐给各市县考核录取,学科带头人工资按海南当地同等条件教师工资和教师绩效工资标准发放,前3年多加享受5000元/年的绩效工资待遇。此外,从国家特岗教师计划中招聘292名大学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到思源实验学校任教,特岗教师前3年的工资由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学校的其余教师从原撤并的学校中调配,原则上都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如不具备本科学历,要在3-5年通过各种学历教育途径获得。特岗教师和原撤并学校的教师均享受全省统一的岗位绩效津贴标准(年人均5400元)。

  (五)切实加强对教育扶贫移民学校的管理。

  2009年11月,省政府针对10所思源实验学校运行与管理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进一步确定了保障思源实验学校运行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原则上要将思源实验学校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校长列为市、县委管理的干部,副校长由校长提名,经组织考察后任用。二是配齐配足学校后勤人员。后勤人员配备不一定全部进入编制,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安排公益性岗位的方式配齐配足。三是公用经费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各市县政府可将因学生人数减少而结余的公用经费向思源实验学校调剂,其余剩余经费可向其他寄宿制学校倾斜,2009年各市县均已向思源实验学校调剂20万元。

  为了解决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困难问题,香港言爱基金于2009年底决定出资800万元,在10所思源实验学校内各补建一幢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公有周转住宅楼,资金不足部分由市县政府补足,并与各有关市县政府正式签订了补充捐助协议。目前,住宅楼建设已经进入图审阶段,各市县将抓紧开工建设。

  此外,10所思源实验学校在运行中也结合自身特点,突出农村寄宿制学校特色,陆续启动了生态园建设。生态园中建有鱼塘、猪栏、鸭舍、菜地等,既可以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鱼蛋禽菜等还可改善学生伙食。

  (六)积极扩大教育扶贫移民覆盖面。

  为扩大“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覆盖面,我省加快了第二期教育扶贫移民工程项目建设。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省在澄迈、儋州、文昌、琼海、万宁5个市县继续实施教育移民扶贫学校建设,准备新建、改扩建9所乡镇中心学校校舍5.24万平方米,提供教育移民扶贫学位5500个,确保2010年秋季投入使用。2010年,依托海南省国兴中学、儋州五中,启动建设两所思源实验学校高中,用于接收今年思源实验学校2500名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

  三、“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主要成效

  我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从2007年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为实现教育公平找到了新载体。教育扶贫移民从海南民族贫困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实际出发,重点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让这些地区的孩子集中到城镇,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城乡教育在较高水平上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建设与农村中小学的改扩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整合了资源,有利于吸引、培养优质师资,从硬件和软件上缩小了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我们通过对学生的整体搬迁,撤并一些规模过小的教学点和完小,带动整个中小学布局调整。如国贫县五指山市,建成思源实验学校后,全市所有的初中生都能集中到市区就读,原乡镇初中资源用于加强中心小学寄宿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撤并一些农村的教学点和完小,真正做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二)为易地扶贫找到了新路子。海南中部的县、市都尝试过易地扶贫,但有些地方的农民搬迁后,由于生计和生活习惯等问题,出现了搬迁之后又“回流”的现象。“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是我们对过去扶贫工作方式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扶贫工作的积极探索。从扶贫先扶智入手,创新了易地扶贫的路子。从长远看,坚持下去必然逐步减少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地区人口。从眼前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从各县、市的反映看,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贫困地区年轻一代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在城镇就业和安家创造了条件。

  (三)为逐步减少生态保护核心区常住人口找到了新办法。海南的生态保护核心区几乎都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为了谋生,长期以来这些地方的老百姓烧山开荒、砍山卖木头的现象屡禁不绝。要有效保护生态核心区,就必须减少这些地区的常住人口。通过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从娃娃抓起,逐步减少生态保护区的常住人口。目前,处于生态保护区的县、市在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由省和县、市财政按人口每月发放生态补偿金,大大提高了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四)为“民心工程”增加了新内容。200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活动中,“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备受关注,以高票当选“全省十大民生亮点”之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对16所边远贫困山区的学校进行了调查,其中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本人和家庭愿意到县城读书的占95.4%,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及家庭愿意到县城读书的达100%。从其他县、市的调查看也普遍如此。这说明“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深得民心,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是一件挖穷根的大好事!来源新华教育)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