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扶贫筑起贫困农民增收路

2011年05月10日15:3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产业化扶贫 扶贫开发工作 贫困农民 扶贫模式 产业化经营


受益农户超过14万户 40多万农民从产业化链条中获益



  编者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贫困人口。在当前贫困人口普遍经济薄弱、基础条件差,处于想致富但有心无力的情况下,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关键是应该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产业化扶贫变以前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活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

  本报讯(记者赵建军)宁武县化北屯乡蒯屯关村农民侯卫东,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新建一座蔬菜大棚。从去年9月开始种植黄瓜后,截至目前,大棚收入1.8万元。5月7日,侯卫东高兴地说,产业化扶贫筑起了我的增收路!

  产业化扶贫是近年来我省推出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是持续稳定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搞好产业化扶贫,培植龙头企业是关键。2003年,我省从贫困地区选出120个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通过财政贴息支持方式,帮助扶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05年和2008年,全省先后两次共有32个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让扶贫开发项目与扶贫龙头企业成功对接,通过实施“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据悉,截至目前,全省受益于扶贫龙头企业的农户超过14万户,40多万农民从产业化链条中获益。

  “龙头”扬起“龙身”舞。岚县的土豆是出了名的。该县从抓龙头带动入手,大力扶持了康农薯业等龙头企业,使土豆产业从微型繁育到产品的加工转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2010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种植马铃薯15万亩,亩均纯收入5000多元。

  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生产。2005年,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我省开始实行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试点,全力推进产业化的发展。到去年底,3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为15.4亿元到户贷款安排贴息资金7684万元,扶持近8万贫困农户生产增收。去年,对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4.6亿元到户贷款下达贴息资金1600万元,扶持1.3万贫困农户生产增收。

  吕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目前仍是我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如何从根本上改变面貌,是当地干部群众努力探索的攻坚难题。近年来,该市发展核桃253万亩和红枣200万亩,使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加407元。如今,干果经济林已成为该市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此外,2006年我省启动实施的“两区”开发战略,在壮大企业的同时,也逐步形成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企业蜂群”。到去年底,402个项目中有355个建成投产,效益逐步凸显。

  



  垣曲烟叶产业助农脱贫奔富


  本报讯 “去年俺家种了30亩烤烟,在金叶公司的扶持下,取得了6万多元的好收成。”5月6日,正在烟田整地起垄的垣曲县毛家湾镇郑家岭村农民田保民,一边劳作,一边高兴地说。

  近年来,垣曲县立足山区自然优势,把实施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民脱贫增收的突破囗。当地无论土壤和气候都适于发展烤烟生产,于是该县将这个产业列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点,由金叶公司牵头为烟农开展了一系列支农扶贫、助农服务活动。针对种烟叶缺水的实际,金叶公司拿出2200万元,在烟草种植区域打深水井9眼、铺设管道6.3公里,解决了烟田灌溉用水;投入400余万元帮助烟农建起71座由电脑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标准化新式烟叶烤房。另外,该公司还从外地聘请种烟技术员,手把手地为烟农传授技术,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据悉,去年垣曲县共种植烟叶7950亩,烟农收入2000多万元。蒲掌乡郭家庄村以前是个贫困村,去年种烟叶255亩,创收60万元。(崔松良)

  记者感言

  



  让产业化扶贫成为一种高效扶贫模式


  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走向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收入不稳定、不可靠的问题。过去那种给钱给物的做法,很难巩固扶贫成果,农民的收入也很难持续提高。

  产业化扶贫这一思路,变以前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仅给他们注入了养分,使其产生活力,而且还能带动整个“肌体”发展壮大。但在发展千家万户的产业扶贫项目时,必须首先考虑卖出去的问题。这就要求在确立主导产业时,既要着眼市场需求,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还要看看自身的能力条件,风险相对小的项目比较容易被农民接受。

  另外,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引导农户标准化生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建立专业合作社,使千家万户的“小细胞”形成连片发展的大群体。

  产业化扶贫本身是一种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因此,企业在进行产业化扶贫的同时必须建立与之对应的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比如,要提高农户的商品意识,要有共同的风险和竞争意识,要有合同约束,形成法定的利益共同体等等。否则,最终很难实现农民、企业双赢的局面。

  实践证明,产业化扶贫是当前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脱贫的有益举措,但产业化扶贫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因势利导,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这样,产业化扶贫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