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斥4千万建"海底直播室" 可记录地震海啸数据

2011年04月05日14:2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海底直播室 地震海啸 海洋地震 海底观测 地震 海啸 海洋环境监测

据《劳动报》报道,在深黑的海底,有一双双“眼睛”能看清风云变化。记者采访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了解到,“海洋环境监测”已被列入本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一个投资高达4000万元的“东海海底观测网”将在未来五年内建成。布设于舟山东部的这个观测网如同“海底直播室”一般,不仅能实时监控海洋信息,还能记录地震和海啸等数据。

“今后,说不定可以在电视机里看海底火山喷发的现场。”

汪品先院士表示,这就是“海底观测网追求”的目标之一,虽然目前离此还较远,但充分说明了“海底直播室”的作用。过去,人们主要是“从上而下”看海洋,利用遥感技术来观测,而如今则把“眼睛”放到了大洋之底,希望能把海底看得更为清楚。

据了解,科研人员通过将多普勒声学仪、浊度仪等安装在光缆上,形成观测点,再通过光纤网络向各个观测点供应能量、收集信息,由于不受天气、电池寿命等限制,沉到海底的光缆上仪器就能进行长年连续的自动化观测。仪器测得的数据,通过光纤传输到海面上的观测系统登陆平台,随后无线传输到同济大学的实验室中。

汪品先院士告诉记者,作为目前我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试验与示范系统,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已经建成,下一步将在舟山东部的长江口区域扩大规模,布设观测网络体系。

“我们可以监控泥沙的走向。”汪品先院士表示,来自长江的大量沉积泥沙会影响到航道和工程的稳定性,这些数据对相关部门颇为重要。另外,对渔业而言,监测网还能观测到赤潮、水底缺氧等信息。

而此前,有消息称这一“直播室”可以“提前7秒预报地震灾难”。对此汪品先院士进行了澄清,他表示海洋地震是东海海底观测的内容之一,但并非用来预报。“我们目前更重要的是进行数据记录。”

据了解,在东海海底观测网中会设置地震仪等仪器,从而进一步加强本市对东海地震及海啸的监测。此前,智利发生8.8级强震后,小衢山试验站传回的数据就显示该海域的海平面高度出现异常,从而有助于预报模型的验证与改进。(罗菁)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