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不需要固定资产抵押,不需要企业老总担保,不需要纷繁复杂的手续,只要你是青年人,只要你通过本地团组织的考察、审核和推荐,你就有机会从银行获得1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贷款手续更便捷,利率更优惠。
这是近年来各地团组织响应团中央号召,推进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扶持青年创办中小型企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帮助城市、农村青年创业者获得利率优惠的小额贷款。
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团共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20.5亿元,270380人获得贷款;发放城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城市青年(含市辖区、县级市)创业小额贷款较去年新增40.76亿元,扶持创业项目59051个,带动青年就业173550人。
创新多种担保模式
浙江省安吉县大竹海景区的退伍青年边月明有一个详尽的创业计划:租10亩地种植“醉金香”葡萄,专供游客观光采摘。由于父亲懂技术,自己懂推广,原本5元一斤的葡萄,采摘旺季可以卖到25元一斤。
万事俱备,他却被“钱”给困住了。他到当地某商业银行跑了11次,愣是没能拿到10万元小额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没说原因,就是没回音了”。
大多数金融业者都不喜欢“碰”小额贷款这档子事儿,理由很简单,处理一笔小额贷款付出的成本与普通或大额贷款基本持平,但得到的收益却少很多。
“年轻人创业初期缺钱,但他一没固定资产,二没自然人担保,很难拿到贷款。”邵建新所经营的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小额贷款公司去年一年发放个人贷款约1.4亿元,其中10%专供团组织推荐的创业青年,享受优惠利率,“只能说是不亏本,谈不上赚钱。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银行只说不做,年年都说给小额贷款,其实只是摆摆样子而已”。
一边是谨小慎微、惜贷少贷的金融机构,另一边是信用良好、创业意愿强烈、创业项目盈利预期显著的创业青年。如何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能帮助青年顺利贷到款,又能打消金融机构成本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顾虑?
各地团组织为此做出了多种尝试,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与办法。在担保方式上,除联保、互保、抵押担保、信用担保外,创新出“青年互助型”、“导师帮带型”、“财政扶持型”、“基金支持型”、“专业担保型”、“质押创新型”、“产业扩张型”等多种金融机构认可、易于操作的担保形式。
比如,安徽明确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辽宁沈阳对6种人群、25个微利创业项目实施政府贴息;广西合浦推广“龙头企业+青年+银行”模式,由糖厂为青年担保申请贷款用于甘蔗种植并提供技术指导,青年以协议价格向糖厂出售甘蔗,糖厂从青年甘蔗款中扣除其应还银行贷款本息还予银行;广西乐业探索“信用村+信用青年+银行”发展模式,以幼平乡百中村作为农村青年小额贷款项目信用试点村,目前已经确立信用示范户32户,在该村发放贷款约150万元。
不久前,边月明也向乡镇团委递交了申请材料,从农信社贷到了一年期的10万元创业启动款,利息优惠1厘多,只往银行跑了3次,“没有抵押,不用担保,找团委敲章,接受团委今后的跟踪指导、还款监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