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010年,陕西省继续组织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以“两联一包”扶贫为形式的定点扶贫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参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积极动员、广泛宣传、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突出增收、增强实效”的总体思路,通过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联络服务等项工作,强化了对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组织管理,调动了各参扶单位扶贫工作积极性,加大了包村扶贫工作力度,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0年全省680个省级单位,共派出800多名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包村扶贫,通过各种渠道,共向贫困地区直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200多万元,引进项目资金2.2亿多元,实施扶贫项目1300多个,修建基本农田1万余亩,乡村道路240公里,饮水工程103处,架设农电线路38公里,举办各类培训班181期,培训各类人员17000多人次,帮助劳务输出1208人。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2010年,陕西省参加省级“两联一包”扶贫的各单位领导对扶贫工作十分重视,切实把“两联一包”扶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行动,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和重要的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参扶单位都明确由一名领导负责扶贫工作,有的还成立了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应的扶贫工作机构,落实了具体的工作部门和人员,明确了责任。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纪检委、省直机关工委等单位的主要领导,经常参加扶贫团工作会议,还多次亲临所包扶的乡村,调查研究,指导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本单位和扶贫团的工作。省高院、省水保局、省保监局、省电力公司等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扶贫机构,并多次召开扶贫团工作会议,集中学习上级有关扶贫和农村工作的政策,共同研究扶贫工作思路,确定扶贫项目,检查项目落实和进展情况,推动了扶贫团的工作开展。
二是认识明确,协调得力。各扶贫团牵头单位认识明确,协调得力,尽职尽责,措施到位,不定期检查督促各参扶单位的扶贫工作,并根据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情况,及时组织召开扶贫团联席会议,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推动了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审计厅、省公安厅、省安检局、省工商局、西安交大等单位每年至少召开3次联席会议,并主动与县委、县政府和扶贫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协调各参扶单位到点到村,有力地促进了“两联一包”扶贫工作落实。
三是资金到位,项目落实。各参扶单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都派出扶贫工作组到点展开工作,并结合“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特点,针对包扶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扶贫项目,并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各种渠道筹措扶贫资金,认真组织实施扶贫项目。从整体情况看,大多数单位都狠抓资金来源和项目的落实,力求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据统计,全年各参扶单位共筹措各类扶贫资金2.7亿多元,落实扶贫项目1300多个,实施了包括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了陕西省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民政厅、省气象局、陕西煤化集团公司等单位,多方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村落实扶贫项目,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发挥优势,各尽其能。各参扶单位从帮扶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单位、本部门的优势,尽心尽力为贫困地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扶贫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省委统战部、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文化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发挥他们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为包扶村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省编办充分发挥自身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在动员扶贫团9个参扶单位直接投入扶贫资金396万元,实施26个帮扶项目的基础上,帮助略阳县引进项目资金3100万元,结合灾后重建有力地推动了略阳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程。
五是积极宣传,广泛参与。各参扶单位能积极宣传扶贫开发工作,广泛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扶贫帮困工作。一些单位将开展扶贫作为了解国情、改进作风、加强机关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按要求派出扶贫工作组驻村包扶的同时,还经常组织职工到包扶村考察、与贫困群众结对子,开展各种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活动,掀起了全员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潮。全年各参扶单位共向贫困地区捐赠的各类扶贫救灾物资价值680万元。许多单位坚持开展扶贫慰问活动,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