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童还疆,民间力量路在何方?

2012年08月14日13:2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洪启 微博 民间文化 民间参与 力量路 流浪儿童 空白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北京式 孩子

微博打拐喜忧参半

7月16日,在取名红馆的工作室里,洪启把和记者约的采访时间安排在了下午4点。“我上午一般起不来”,他在电话里坦承。

可当见了面,他却对微博里面的求助信息记得很清楚:前一天,一位珠海的朋友发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在珠海市海珠区大街上发汉语的寻人启示,希望找到丢失在这里的小孩。经“救助内地新疆流浪儿童”官方微博转发后仅一天的时间,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四万多次。而这个微博的管理者就在红馆,一个十多人的公益团队。

一张长条桌,一台液晶电视,一台笔记本电脑。关注302人、粉丝5706人、微博988条,屏幕上的微博界面不断刷新,一条接一条的新微博和新评论纷至沓来。

自去年高调发起这项公益行动后,微博便成了洪启团队公益活动的重要阵地。在微博简介中他们写到:他们中很多都是未成年人,新疆人不是小偷的代名词!在末尾,有一个联系电话并特别注明:提供语言翻译和当地志愿者安排。

洪启一边望着屏幕上的求助微博,一边告诉记者:自从他们注册“救助内地新疆流浪儿童”微博后,伴随着整个新疆和国家的打拐浪潮,微博的关注度也直线上升。

但与其他类似微博不同,这个微博里的粉丝大部分是新疆人或者住在新疆的人。他们会将贴在新疆当地的维语寻人启示翻译成汉语后发到这里。“我们在新疆没有专门的人帮助收集,但网友们一旦看到后都会发上网。”洪启向记者解释他们的求助信息来源。

“每条微博都能达到上百条、上千条的有效转发量,而且一些经官方微博转发后就会更多。”不过眼下,洪启也注意到,微博里的求助信息变少了。团队曾分析过,信息配对成功率低是主要原因。他们统计后得知,每年两三百条的寻找儿童信息,最终找到的也就50个左右。

夏迪娅是这个工作室的传媒主管,一位高挑的维吾尔族女孩。她告诉记者,发到微博上的信息是双方向的,既有父母找孩子的,也有被网友发现流浪街头寻求父母的,但互相吻合的很少。“虽然这个比例很少,但有些孩子找到的速度却特别地快,有些孩子今天信息发出来,过几天就找到了。”

对于直接参与救助的困难,洪启坦言之前没想到。夏迪娅曾经出手帮助过一个小女孩回新疆,但洪启说:“这一个就把她给折腾差不多了。”她在跟踪孩子被接回新疆的全过程时发现,地方公安对他们的工作不会很配合,有些解救回来的孩子要经过从内地公安到铁路乘警到新疆公安几道手,而且互相的沟通上也会出现问题。

洪启则坦言,“直接救助的难度太大了,我们现在也能理解政府的难处了。做好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之前想简单了。”

不透明,是民间力量参与此事的最大障碍。

“前段时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孩子,派出所说给送到了救助站,可救助站却说没收到,刚被解救出来的孩子又失踪了。而且很多孩子的线索到中间就断了,我们也不知道是回家了,还是去救助站了,或者干脆没回去。”洪启很无奈,被救助儿童的信息不能及时公布和汇总已经成为民间机构参与救助行动的直接阻碍,这点需要政府给予帮助。

洪启认为,这部分信息不能用简单的“缺失”来形容,应直接定义为“空白”。他们也希望政府提供一个网站发布新疆流浪乞讨儿童解救情况的统计资料。

“对于解救回去的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情况,我们曾和新疆的媒体朋友聊天时问过,结果他们也不知道。我们目前接触不到任何孩子回新疆后的生活、教育情况。”夏迪娅说。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洪启想先尝试着帮助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并把民间救助新疆流浪儿童的程序做成行动规范,等自身力量强大后再做一些实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