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吕诺)世界卫生日每年一度,今年将主题锁定“老龄化与健康”。专家指出,中国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数将占世界首位。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完成这一过程,法国用了100多年,而巴西、中国、日本、智利等国只需用25年左右。
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有1.23亿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比将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指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老龄化同步,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到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即“未富先老”。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中国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而养老服务体系滞后于养老服务需求,可谓“未备先老”。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三分之二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呈现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3300万人。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000万人。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指出,中国老年人多,带病生存时间长、医疗费用高,老年卫生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还没有形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针对老年人服务的能力还十分有限。
“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够有保障、有尊严地步入老年,并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参与其社会”,这是10年前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立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