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21"家庭越来越多 顶梁柱顶得住吗?(图)

2011年05月26日09: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421 家庭结构 家庭模式 家庭养老 80后 全职太太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30多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迈入老年人行列,4位老人、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孩的“421”家庭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模式下,青年人承受着怎样的重担?老年人又有哪些心理感受?怎样应对和破解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了部分“421”家庭。

——编者

看到友人的MSN签名档写着“上有老,下有小,我是家里的顶梁柱”,马佳顿生同感。没想到小时候常听父母发出的喟叹,如今竟成了自己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生活。

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的马佳生于1982年,是家里的独生女。4年前结了婚,丈夫陈燃大她2岁,供职于一家外企,也是家里的独子。由于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相似的兴趣爱好,这两个“独苗苗”组成的家庭开始也是甜蜜滋润。直到两年前他们的女儿降生,双方父母开始轮班来北京帮忙带孩子,看着原本不大的家被三代人的物品挤得满满当当,马佳觉得原本美好的生活憧憬,一下子变成了现实的生活压力。

在专家看来,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马佳和陈燃应该是我国第一批的独生子女。随着他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我国传统的儿孙满堂式的家庭结构,正在被“421”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所替代。在这种家庭结构之下,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随之而来。

2个人为4个人养老,没那么容易

小时候独享父母的爱,如今赡养父母也要独自承担

“养老的重负,就如同一座大山死死地压在每个独生子女的身上。我们曾是最享福的孩子,但也将是最受苦的大人。等我们人到中年,父母渐老,我们将成为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网上一篇题为《独生子女的沉重未来》的帖子被广泛转载。对此,马佳深有感触。看着父母皱纹渐增的脸庞,她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

马佳的父母一位是退休教师,一位从企业里退休,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不到3000元。公公婆婆的条件要好一点,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有5000元左右。马佳生孩子前后双方老人轮流来北京照顾她,妈妈和婆婆的身体都不太好,觉得不舒服了就简单吃点药忍一忍。老人一方面不想增加孩子们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在北京看病回到老家不能报销,所以每次都等到从北京“下班”回老家去看病。

马佳现在最担心的就是4位老人的健康,一旦父母生病,对她和丈夫而言,那将是精神、身体、经济的三重考验。2个人为4个人养老,没那么容易。

专家认为,“421”家庭没有传统家庭结构中兄弟姐妹的帮助,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脆弱的家庭结构要承担起养老的重任,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专家指出,随着“80后”父母逐步跨入60岁门槛,“80后”在成为房奴、车奴、孩奴的同时,很可能成为“养老奴”。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中,“80后”面临的赡养老人压力远远大于“70后”和“60后”。

那么,独生子女在赡养父母上存在哪些困难?一项调查显示,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在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已达13.3%,人数为1.78亿。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的500多万人提高到800多万人。这其中会有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父母。

针对“独子养老”面临的困境,有关专家指出,未来应在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以及进一步提高养老待遇水平的同时,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鉴于我国现实的城乡差距,在城市应实现家庭、社区和社会保障相互结合,而农村则要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互助养老为辅。

马佳说:“以前别人问我是不是独生女,我都有点小小的骄傲,因为独生女就是家里的宝贝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明白,小时候独享了父母的爱,长大了也就只有独立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没有人能为我分担。”

“1”成了“421”家庭的绝对重心

6个大人爱着1个孩子,吃穿用和教育,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最好的

虽然小时候被叫做“小太阳”、“小皇帝”,但当这些独生子女为人父母后,传统哺育后代的方式并未“失传”,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情依然迫切,孩子依然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421”的家庭里,6个大人爱着一个孩子,吃穿用和教育,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最好的。

生完孩子6个月,马佳的产假休完了。把孩子留给父母照看,她回到了报社上班。想着家里还有个小家伙在等自己,作为新妈妈,马佳工作起来更加讲求效率。陈燃也说,如今又要当丈夫又要当爸爸,还要当一个好儿子,责任重大。角色的改变让他们成长,逼着他们成长的还有“严酷”的现实。

马佳说,原来看到有人说把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学毕业要49万元,当时还觉得有点夸张,现在有了孩子才发现花费真的很大。

“吃,我们家孩子1岁以前基本吃母乳,省了不少奶粉钱。但现在为了让她吃得营养又安全,我们经常给她买三文鱼、金枪鱼和进口水果,金枪鱼便宜的也要200多元一斤,买回来只给孩子自己吃,我们谁都舍不得。穿,我总想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虽然大多在网上给孩子买衣服,一个月下来也要将近300元。用,从出生开始,每个月的尿片都要四五百元。” 如果说这些基本生活开支还有节约空间的话,那孩子的教育费用是无论如何不能省的。

孩子明年要上幼儿园了。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也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马佳送女儿去上早教课,80个小时的课,将近1.3万元的学费。这笔开销让马佳那些没有孩子的同事听来咋舌,但看到女儿跟小朋友玩得开心的样子,看着女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唱歌跳舞,马佳觉得再多的花费都值。眼下,马佳正在为孩子上哪家幼儿园发愁,公立还是私立?就近还是跨区?她整天泡在各个育儿论坛里求解答案。

有专家指出,过多的爱和关注很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会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体验寒冷,他们就不会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让孩子感受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但孩子是整个家庭的未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他们对孩子的疼爱与生俱来。在“421”家庭中,这种疼爱更加难以割舍。曾经有一件小事在上海很是轰动:有家长提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擦黑板,原因是擦黑板时孩子容易吸进粉尘,对健康不利。

按照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马佳和陈燃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但两人商量后觉得一个孩子足够了。现在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如果再生一个,经济和精力都跟不上。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