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1988年冬天,拾荒者陈尚义收养了被抛弃在甘肃定西市火车站旁花圃里的一位弃婴。此后23年里,膝下没有子女的他和老伴张兰英先后将45名弃婴抱回了家。如今,虽然已年近九旬,但老两口依然照顾着7个“拾”回来的孩子。
陈尚义告诉记者,“拾”回来的45个孩子几乎个个生下就病魔缠身,且大部分身患脑瘫、腰瘘、痴呆和心脏病等各种先天性残疾,多数终身无法治愈。虽然老两口花尽了积蓄,但还是有13个孩子先后夭折,其中有25个被好心人领养,现在留在身边的还有7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不到1岁。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生的,孩子的父母嫌弃不要,我们养。”张兰英说,一开始捡孩子只是出于一种爱,但随着孩子越收越多,就觉得这种爱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重,“尤其是看着孩子有病但没钱治疗时,心里就特别难受”。
陈尚义指着墙上相框里的一个女孩说:“这就是我们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叫玲玲,老是抽风,虽然花了许多钱治疗,但还是在4岁多就夭折了……非常可爱的一个女孩,可惜了……”
上世纪80年代,靠着在当地火车站卖茶水、捡破烂,陈尚义夫妇不仅丰衣足食,而且手里还有了数千元的存款。但因为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仅要喂奶,还要给孩子治病,他们花尽了所有的积蓄。
为保证孩子们的吃穿和治疗费用,老两口的生活需求降了又降,并且只要一有空,陈尚义就会跑到铁路旁、公路边捡些易拉罐回来换钱,添补家用。他说,妻子张兰英“20多年来,几乎没有走出过家里十余平米的小院,因为总有喂不完的奶,洗不完的衣服”。
老两口和孩子们现在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也是当地临街最破旧的一院房子。“这院房子过去还挺好,现在四周都盖起了高楼,整日都晒不着太阳,孩子们总是病歪歪的,医院的大夫说,孩子晒不上太阳会缺钙。”张兰英表示担忧。
对陈尚义和老伴来说,目前家里最贵重的物品就是墙上相框里的一幅幅照片,他们收养过的45个孩子都装在里面,也同时装在了两位老人的心里,想念孩子的时候,就会瞅着照片看上一会儿。“孩子们都慢慢长大了,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们健健康康地活着。”(冯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