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过年回家”已成国人近似于偏执的信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春节前,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总会千方百计赶回家,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到处是步履匆匆的身影,那一张张归心似箭的脸令我们动容……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超两亿流动人口,其规模还在不断增加。那么,究竟是怎样强大的力量能将如此安土重迁又恋家不舍的人们驱离家乡?
人在异乡成常态
流动人口超两亿
2010年出版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并且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流动人口规模将不断增加。同时从报告中还可得知,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定居倾向明显。
1亿青年在外工作
在离开家乡外出工作的人中,出生在80后—90后的青年人占总人数的60%。他们大多是在城市中度过青春期,对城市没有陌生感和自卑感,但对家乡也说不上非常怀恋。比起上一代,他们成为市民意愿更为强烈。
5年没回家
在对生活在北京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调查中显示,有些人最近5年时间没有回过一次家,平时与家人联络的方式主要通过电话。回家时的开销、没有达到家中亲属的殷切期望,都是他们在回乡路上打了退堂鼓的原因。
1632.9万空巢家庭老人
中国农村空巢家庭老人达1632.9万人,这些老人的子女到异乡工作,而他们则一直留在家乡,照看着家园和越来越少的耕地和外出青年的小孩。有时一个村子里绝大部分都是老人,他们思念孩子,但是也知道家中的一切并不是年轻人的梦想所在。
他们为何背井离乡?
近代中国社会离乡主力:寻求出路的知识分子
早期留学生多边缘人物而少“良家子弟”,到科举改革时,留学已渐成学子的众矢之的。严复在1902年观察到:“近今海内,年在三十上下,于旧学根柢磐深,文才茂美,而有愤悱之意,欲考西国新学者,其人甚多。上自词林部曹,下逮举贡,往往而遇。”胡适自己在1910年赴京考试前给母亲的信中就曾说,“现在时势,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这种心态到民国后已成普遍现象,民国“以官费留学为赏功之具”。胡适在美国读书时“留学界官费者居十之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