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手笔推出农民进城计划 户籍在哪儿利益攸关

2010年09月14日10: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农民心态 户籍制度改革 户口 农民进城 户籍改革 重庆方言 户籍政策 进城农民 土地 农转城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欧美模式没有户口只有居住证,沿海包括广东都推出了居住证,希望通过居住证模糊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界限,大家都没有户口,只有居住证。上海则是绿卡制度,即将农村人和外地人当作外国人来看。谈到重庆会不会搞居住证的时候,重庆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说,不会。什么时候用居住证?他表示,要到城乡差别基本消除的时候,也就是城市人口到了百分之八九十,按照刘易斯的经济学定理来说,就是出现了拐点的时候。(其概念就是当城市人口到了整个社会人口90%以上时,10%的务农人口得到的收入绝不比城市里人居收入低)。 “这个倒是是自愿的,不想改户口就可以不改”,谈到要不要求改户口的时候,北碚区居民王杰说道,现在他们村居民既有城镇户口,也有农村户口,但还是有一些居民自愿改成城镇户口,进而有了城市的利益,谈到这里王杰不无羡慕:“毕竟城乡医保、社保水平不一样,事故赔偿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在重庆,事故死亡赔偿为当地人均收入乘以20年,重庆今年城镇收入为15749元,农村为4621元,残疾根据伤残等级也如此计算。在这个意义上,户籍的不同,意味着20多万元的赔偿差距。 重庆目前的模式是两种户口并存,既有城市户口,也有农村户口,不是把两个户口的隔离起来,而是架设通道,使农村人口、农村户口能够很自然地流进城市。

重庆户籍改革,面临着种种问题及阻力,相关立法和户籍政策相对滞后,规定内容不够明确。当前,户籍管理政策依据主要是1958年的《户口登记条例》,对目前的实际操作缺乏指导意义,另外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不够。户籍管理与群众的许多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户籍管理涉及法律、法规的滞后、不完善,导致实际户籍管理工作改革陷于被动。受利益影响,一些人乘机钻政策、法律的空子,为了子女上学、参军、城市拆迁、享受低保、房产交易等将户口随意迁移,造成长期人户分离。

利益的获取依赖于户籍管理的情况突出。目前,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会福利、服役退伍、税费缴纳、事故理赔、学习教育等政策的执行仍依附户籍管理,特别是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与利益的关系更为紧密。此外,集体资产收益、福利保障、土地征用、拆迁赔偿、宅基地分配等方面也与户口密切相关。如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在交通事故赔偿、招工、参军后安置等待遇不平等;又如两江新区的一个农业户口就意味着有几十万的经济利益,多分一个户口就有可能值几十万。正因为有这么大的利益可得,才会使更多人通过各种途径,想尽一切办法办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迁入和分户,也就造成了户籍制度改革中沈万林们的积极改户和王杰们的观望。(来源:《中国报道》杂志供人民网专用)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