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专家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可期 难度不小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韩元俊)国务院12日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项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的行动目标。
为了保障该目标的顺利实施,《行动计划》制定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官员考核体系等十条具体措施。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不断加码,这次更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国十条”,这既凸显了我国对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视程度,也凸显了治理的难度之大。《行动计划》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十条措施又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东15日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通过专家的视角来回应公众的关切。
实现任务目标难度不小
新华网记者:《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国PM10浓度普降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左右,这样细化的目标能否实现?
谢绍东:实现这个任务目标的难度不小。首先,我们分析这十条措施就可以看出,前面七条基本都是过去一再强调的措施,这次通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再次强调,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难度之大。
十条措施强调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都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但是我国的现状是基础弱,科研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经济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都是粗放型发展,要在短期内补上短板还有很大难度。而且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发展经济,《行动计划》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这在短期内也很难做到。
另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的素质也不一致,采取全国统一的杠杆来衡量各地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效存在一定困难。
新华网记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是否意味着这十条措施实施后要达到目标也很难?
谢绍东:其实,治理大气污染难的本质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存在难度并不代表目标实现不了。这十条措施有些内容是我们正在实施的,有的是在国际上有过先例的,或者我国部分地区有过摸索的,是对有效经验的总结,或者是专家广泛论证的,比较有针对性的意见,可以说是集思广益。而且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有个突出优点就是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只要全国上下都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这十条措施都真正落到实处,实现“经过五年时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还是可期的。
考核动真格“威力巨大”
新华网记者:除了区域联动机制之外,这次还提出了将环境质量纳入官员考核体系等措施,这也是最受公众关注的举措,您认为这条措施将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谢绍东:《行动计划》首次将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并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之中。如果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重大突破,而且是由国务院提出来的,“威力巨大”,如果真的能将这些措施严格落到实处,估计大家的行动积极性就会很高。
区域联防联治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新华网记者:区域联防联治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十分重要,但是区域之间又存在发展不平衡,那怎么才能将区域联防联治落到实处?
谢绍东:区域联防联治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现在仍然强调,而且提的层次更高,这都说明了联防联治的重要性。但是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比如京津冀地区,河北与京津相比就落后一些,拿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对河北来说就难度较大,也许不太容易接受,这就需要建立高于京津冀地区的机构来协调,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顶层设计。
走绿色发展道路人人有责
新华网记者: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曾出台过多项措施和规定,现在国务院又发布《行动计划》,这是说明我国大气污染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还是说明我们现在有精力、有能力来治理大气污染?
谢绍东:这两种因素都有。现在我国处于环境问题集中爆发阶段,尽管我们的环境保护也取得一定成绩,在逐渐走向好的阶段,但是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改善环境的呼声很高,当前的环境质量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这就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强调有质量的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也有经济能力去下大力气治理环境。
新华网记者: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公众能做些什么?
谢绍东: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与环境相关,走绿色发展道路人人有责,如果公众都有这样的意识和认识,这十条措施实施起来就相对容易一点,如果认识不一致,执行上就不一定有效。
在公众参与上,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少开一天车,其实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一种健康、自然、和谐的生活习惯,除了自身在生活工作当中积极践行节能减排之外,还要少买那种不利节能减排的产品,通过市场行为督促企业改进产品,落实节能减排。如果我们监督不了别人,就监督好自己。
还有一点就是,《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制定应对措施。在采取重污染应急预警机制时,公众要积极配合。另外,在初始阶段,也许会发出不准确的预报预警,也有可能因为应急机制及时有效,重污染天气并没有出现,公众和媒体都不要质疑,要给予理解,毕竟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是我们大家都期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