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高端化”加剧“同工不同酬”问题

2013年02月07日14:4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同工不同酬 高端化 劳务派遣公司 高校 过渡 动态管理 依靠 同工同酬 高端 机关事业单位

记者近期在基层调查了解到,劳务派遣日渐呈现“高端化”倾向,领域从以往的企业向高校、医院等机关事业单位扩展,岗位也由临时性、辅助性向长期性、关键性渗透。专家认为,这不仅加剧了“同工不同酬”问题,而且可能危及教育、医疗事业发展质量,还存在泄密、乱执法等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劳务派遣日渐走向“高端”

前些年,一些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便于公司管理,逐步引入了劳务派遣机制,实现灵活用工。后来,一些机关单位为解决编制不足难题,也开始尝试劳务派遣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手紧张的压力。

然而,据江苏省南通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沈志和等专家介绍,如今劳务派遣人员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近年来劳务派遣制度在不少地区和行业有被滥用的趋势,甚至呈现“高端化”倾向,领域从以往的企业逐渐向高校、医院等机关事业单位拓展。

云南省政协在调查中发现,该省劳务派遣人员总数约80万人。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而实际上,不少单位已由临时性、辅助性岗位向长期性、关键性岗位渗透。

据西部某地级市人社局一名干部介绍,当地市级卫生系统职工中有20%是劳务派遣人员,在一些区县、乡镇卫生机构,劳务派遣人员更是超过一半,不少护士甚至医生都是通过劳务派遣来的。

在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劳务派遣人员也差不多与正式编制人员数量相当,他们有的担当巡逻任务,有的协助公安民警执法。“这些岗位大多是关键性和长期性岗位,要是严格按照劳务派遣规定简单地把他们都清退,很多单位马上就会陷入瘫痪。”这名人社局干部说。

劳务派遣在高校也相当普遍。记者了解到,浙江一所高校有教职工446人,其中劳务派遣人员241人,占比达到54%。北京甚至有一些高校,近几年的新进人员包括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劳务派遣性质的。

劳务派遣“高端化”的背后,同样存在“同工不同酬”问题。在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陈,与办公室其他人干的活一样,但由于身份是劳务派遣,工资待遇比其他人低一半以上。

“高端化”潜藏三大风险

专家指出,由于国家编制管理的严格性,劳务派遣人员大量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群人。然而,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涉密、执法单位,过多过滥使用劳务派遣工,潜藏三大风险。

一是加剧由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社会心理落差。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臧旭恒等专家认为,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劳务派遣人员受身份限制,成为单位“好用好管好退”的编外人员,与正式职工相比,面临心理归属、福利待遇、职级晋升等多方面尴尬。

不少劳务派遣人员表示,在单位,他们活没少干,甚至干得更多,仅仅由于身份差别,获得的工资待遇与正式员工有较大差别。一些劳务派遣身份的辅警告诉记者,他们在平常工作中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协助民警抓捕坏人时经常冲在前头,拿的却只是正式民警的零头,这让他们心里有些“抹不直”。

二是存在泄密、滥用执法权、滋生腐败等风险。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在机关单位从事文秘、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没有经过保密培训就接触涉密信息。有关专家表示,不少机关单位对劳务派遣工疏于培训管理,却随意将敏感信息交给其处理,这种做法隐患极大。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