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晾晒”加剧贫困生权利贫瘠

2012年09月16日16: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贫困生 晾晒 学生 资金流向 回报父母 银行卡号

安徽省萧县扶贫办最近在网上公布300名贫困生信息,不仅包括学生的,还将学生父母的姓名、银行卡号甚至是手机号码一同晒了出来。(9月14日《新安晚报》)

我们需要打造透明慈善、透明的社会捐助,实现这一目标,公开资金流向,公开救助方式,公开受助人的某些关键信息,是一个重要选项。但“公开”并非一项粗糙的工作。

比如面对贫困生这样一个生活困顿而心理敏感的人群,尤其要注意其心理感受,切实保护好其自尊心和人格尊严。更多时候,贫困是一种暂时的生活状态,是一种人生的苦涩。救助机构可以选择更为隐蔽、更为周全、更具人性化的方法限定范围进行公示,通过社会公益组织、专门的慈善机构等,调查核实贫困生的有关信息,而不能把受助者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那种动不动就让贫困生上台宣讲、在众目睽睽之下发放“救济红包”的做法,更是不可取。

研究发现,贫困生面对的主要心理压力来自四个方面: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经济条件差带来的自卑感、不敢恋爱以及对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这些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终将积聚成更大伤害。2009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事件曾引起轰动,这一事件给整个社会敲响的警钟就是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过度“晾晒”贫困生,只能加剧其权利贫瘠、精神贫瘠。公开的阳光能够杀毒,但也会误伤贫困生那一颗颗柔软而敏感的心。爱心,同样需要以更加充满爱、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进行表达。(张培元)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