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群体频遭“标签化”诟病 渴望剥离脑残形象

2012年07月19日09: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标签化 标签理论 非主流 标签化 80后 90后 自我形象

“标签化”的残酷

在社会学中,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莱默特(Edwin M.lement)和贝克尔(Howard Becker)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初级越轨”,但只有被贴上“标签”,初级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差生、坏孩子,那么就等于给这个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使得其周围的孩子都会认同这种标签,而这个孩子本身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的把自己当做一个‘差生’和‘坏孩子’,认同这种观点,确认自己是差生。”联正伟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杨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所以我认为,前几年网民们给90后贴上的种种标签,例如‘非主流’、‘脑残’等标签,其影响非常恶劣,这可能会毁了一代人。”

一个显见的例证,是近年来离婚率的逐渐走高,随着这种离婚率的走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觉得,离婚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50后,60后那一代人看来,离婚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儿,整个社会的环境就是这样的,所以他们一般不会选择离婚。但是近年来各种新闻报道在不断渲染离婚率升高,反而给人们一种感觉,即离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离婚率肯定会升高。”

与杨虎看法相同的还有《治愈系心理学》一书的职场作家张然,作为一名职场心理学研究者,在张然看来,这种标签化的一大恶果,就是让人们无法一分为二的去看待90后:“其实哪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当年80后走上社会之前,社会对他们的标签也不好,认为他们是‘抱大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但是其实现在看看,很多80后生活的非常好,事业有成。”

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或许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90后都有着自己优秀的品质,或许他们的一些观点与社会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就是“脑残”、“非主流”。当90后学警李博亚义无反顾地跳下列车去挽救自杀者的性命时,他已经让很多网民转变了对90后的看法。

90后更注重生活品质

在谈到如今90后辞职率、跳槽率较高的问题时,杨虎也颇有感触,在几天前,他刚刚在网上就“90后”就业问题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杨虎注意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90后的求职方式颇为独特。

“比如说80后,他们的求职方式是这样的,第一步他们大多会考虑‘我能做什么工作’,然后再想‘我能找什么工作’,最后才是‘企业能带给我什么’。”但是与80后相反的是,大部分90后在求职时,往往先考虑的是“企业能给我什么,”然后才会考虑“我要找什么”,最后则是“我能做什么”或“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我的一个朋友,在企业负责招聘,她也很头疼,几乎每天都有90后的求职者打电话给她,但是大部分求职者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你们公司是不是包吃包住啊?有没有班车接送啊?基本工资多少钱啊?’”在杨虎看来,“90后”求职如今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对于生活品质的看重:“不管做什么工作,他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好的工资待遇,甚至是非常灵活的工作方式。其实如果我们看看他们的要求,可能也不是太过分,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其实就是重视生活品质的社会,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70后,60后,大家都愿意在一种比较有品质的生活环境中工作。”

张然也表示,与之前的70后,80后相比,90后生长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很少能够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因此他们的责任意识可能会淡薄一些,“而且以他们现在的年龄来看,他们还没到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时候,大部分90后可能尚未婚配,这也是他们频繁跳槽离职的原因。为什么80后没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需要赚钱,需要养老婆孩子,需要还房贷车贷,所以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但是90后,他们可能主要以自己是否开心为主要目标,如果他们在工作时觉得不开心,不受重视,可能就会选择离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