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引导外国人在华行为也是公共外交

2012年05月18日12:0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外国人 外国友人 视频 国际关系 拓宽领域 半封建 荣辱感 音乐家 经济总量

近期,数起外国人在华恶劣行为的视频引起热议。一段是外籍男子在动车举止粗俗、辱骂中国乘客的视频,据称,该名男子为北京交响乐团俄罗斯籍大提琴首席奥列克·维捷尔尼科夫;一段是一名英国籍男子在北京宣武门崇光百货附近意图侵犯一名中国女子,遭路人暴打。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欺负中国人,放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是没落的“老大帝国”的常态。但放在如今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当下,显然与大国地位不甚相符,尤其是在“外国友人”长期存在的语境下,更是令人咋舌。无论怎样,这些外国人在华行为是不当的,是必须受到严厉谴责的。

外国人并不一定都是友人,他们也会犯错误。过去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也如此。从来都没有什么永恒的朋友,何况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网民们也没有必要把外国人的个体行为上升到国与国关系的角度,哪个国家没有几个坏人呢?关键是他们的行为并非是国家行为。但是,即便外国人的个体行为不是国家行为,那么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国家形象呢?显然也是有影响的。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看,无论这名俄罗斯音乐家还是那个英国流氓,对其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一定是有的。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对外国人在华行为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公共外交观念,适应并遵守中国法律和社会规则,重视所属国在华形象。这就好比中国人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形象一样,是一个道理。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华旅游、在华工作甚至于在华定居。外国人在华呈现出了群体性、多样性、多元化等等特点,他们的数量已经数以百万计,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应当说,外国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这一群体,我国应当充分研究、分类研究,引导他们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会带来诸多的机遇,也会带来残渣,这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必要对此上纲上线。中国人出了国也有许多不当行为,外国人到了中国也有许多不当行为,这些都应当谴责。我们要求中国国民有大国民心态,出了国要记得自己代表的国家形象,也应当让在华的外国国民明白,他的一言一行也代表着其所属国的国家形象,荣辱感是相互的。

中国搞对外开放30多年了,对外开放让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渐渐走进中国。窗户的打开会带来清风,也会带来苍蝇。这正是国际关系的常态。中国人到了国外要学习遵守、尊重国外的法律和社会规则,外国人到了中国也要学习遵守、尊重中国的法律和社会规则。那么,谁来引导?这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国民在外形象的引导,但对外国人在华形象的引导还不那么充分。这就需要我国的公共外交事业进一步拓宽领域,促使外国人在华形象的改善,让各种人类文明在中国的土地上都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展现,促进中外文明的正向交流、交融。

这既考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智慧,也考验国民与国民之间的交往智慧。遏制坏的行为,发扬好的文明,才是各自文明的王道。(周虎城)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