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余丰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1月11日 中国政府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整体质量水平有了一个很大提高。但当前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涉及百姓安全和身心健康的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有两大行业质量问题需要特别引起关注:一是食品行业,二是建筑行业。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事件呈高发态势。双汇“瘦肉精”还在发酵,上海“染色馒头”又热气腾腾出笼;宜昌“毒生姜”正在熏制,沈阳“兽药豆芽”又在疯长;三聚氰胺从人们的记忆中尚未淡忘,“致癌奶”却匆匆走来。使人慨叹: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可是能够放心吃的却似乎越来越少。
建筑领域质量问题时有曝光,并且往往发生在保障性住房的民生项目上居多。保障性住房是政府解决低收入阶层安居难问题而出台的一项民心工程。然而,民心工程屡屡因为建筑质量问题成为闹心工程。食品和保障性住房两大民生项目质量尚且如此,其他领域质量安全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质量安全问题的最终结果是“三败俱伤”。一是企业付出惨痛代价。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三鹿奶粉彻底消失,三鹿企业彻底破产;瘦肉精使得双汇经营受到沉重打击;“致癌门”事件正在折磨着蒙牛,股价下跌,销量大减;二是每一次质量安全事故都对百姓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百姓是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和商住建筑质量安全问题的受害者;
三是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对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公信力造成影响,损害政府信誉和形象。
国务院常务会议不回避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和危害表述的非常到位:产品、工程等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仍然比较严重,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损害国家信誉和形象。
国务院之所以放出如此“狠话”,是有决心、有能力彻底解决质量安全问题的底气和气魄的表现。“质量不仅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质量问题不仅是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法治和诚信道德问题。”这告诉我们,质量安全重于泰山,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多策并举抓好质量安全工作。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八项措施外,笔者认为,从认识上来说,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搞好产品、工程等质量安全是为启动内需、拉动经济保驾护航。启动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产品质量过关了、食品安全了,百姓才敢放心消费、安全消费。质量安全关系到提振消费、拉动内需之大计。食品安全问题各项措施都有了,关键在于:落实!落实!再落实!不妨先从尽快“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