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拿什么去爱你?六问内地高材生负笈香港

2011年07月30日13:4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香港高校 博雅教育 内地名校 平行志愿 生源争夺战 自主招生 考生人数 香港科技大学 本科招生 招生录取

一问:香港高校与内地“抢状元”?

香港高校是特意到内地抢高考状元吗?回看2005年,内地省市11名高考状元申请入读港大被拒之门外,他们的面试成绩与港校要求的差距,引起舆论关注。可见,抢状元,是一种假象,港校其实并不“稀罕”状元。

“我们没有真的去抢状元!”,这是近日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对内地媒体的一句告白。

事实上,香港高校更注重以国际化视野进行“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他们并不在乎学生的状元身份。高考分数仅是港校招生一个参考。

港校招考面试多采英语小组讨论形式进行,考官于应试者应考过程中着重观察考生心理素质、应对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各类不同事务的兴趣、看法与见解等。面试时,考生阐述理念观点立场要言之有物、条理清晰、有逻辑性。

再看几道面试题:“男主外、女主内能否换一下”、“假设你爸爸生病还有1年就会过世,你会怎么做?”、“香港60岁退休,你觉得合理吗?”、“现在中国年轻人不想要孩子,原因是什么?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引用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黄依倩的话说:“这里(港大)竞争非常大,除了学习,学生还要做好许多事情。”

内地高考分数最高者谓之状元,由上析之,港校眼中的状元,此状元非彼状元,港校舍弃的是“高分低能”。不难发现,港校要的是有较强独立思考与自理能力、能独立做决定、有自己想法、能面对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二问:港校与内地高校是竞争关系?

表象看来,内地学府与香港高校间俨然在上演一场激烈的“没有硝烟”的生源争夺战。两地的高校真的是一种竞争关系吗?

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陈敬航在邮件中这样回答中新网记者:近年内地学生对优质的高等教育需求日殷,中大在内地招收本科生可让内地学生多一个选择,以及为有意来港升学的学生提供机会。内地每年有大量的高考精英,而香港各院校在内地招生的名额有限,说不上与内地院校竞争生源。

香港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林凯谦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两地优秀大学众多,每所都各具特色,各有优势。香港院校的教育模式与内地高校截然不同,成为内地莘莘学子的另一升学选择。

香港理工大学内地事务处沈君倩在这个问题上这样回复本网记者,她亦不认为两地院校是一种竞争关系,在她看来,内地与香港高校可以为同学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同时相互学习。

香港城市大学招生部门也表示,港校为内地学生提供了多一个选择,基于香港院校在内地招生的总额不多,不存在竞争问题。

香港大学工作人员此前则对《新京报》表示,港大跟北大、清华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北大、清华帮港大委培学生,港大也经常鼓励有意向选择去北大、清华的学生。港校跟内地高校不像媒体所猜测的那种竞争对手的关系。

三问:香港高校的优势究竟何在?

一众状元不约而同选择香港的大学,探究原因并非偶然,他们敏锐观察到了香港高校的优势。

北京文科状元、北京四中考生梁倩说,去香港的主要原因并非奖学金,而是希望能多了解香港,尝试不一样的教育体制。在她眼中,香港高校更加开放和自由,更加国际化。

“我很想去香港大学读书,因为香港是国际经济中心,学经济可以去香港是比较好的。”云南文科状元刘毅文这样认为。

香港是为人所熟知的国际大都市,具有任何内地城市无法比拟的国际化优势。从国际大学排名看,几所港校排名通常都比内地高校靠前。香港高校“宽进严出”,教育体制更具活力,在课程设置、授课理念、学习氛围、外语环境等方面都有优势,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开放视野的教育导向,为香港高校赢得了世界的认同。

而港校高额奖学金制度,与内地院校相比颇具优势,“抢人”功不可没。香港大学给中新网记者提供的书面材料就提及,该校为内地生提供不同额度的奖学金,全额奖学金每年港币16万元。这其中,足以应付学生在学费(每年港币11.9万元)﹑住宿费(每年1万多)及基本生活费等方面的开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