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基于国内自主名牌数量和影响力尚不足以与世界名牌抗衡,以及国人“好面子”的消费心理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可以预言,国内自主品牌及影响力的发展速度将决定着国际奢侈品在中国未来的走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近日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中高档商品的关税,是大势所趋,各个部门对这一点也是有基础和共识的。”针对中高档商品的降税,直接的效果将会是奢侈品消费回归国内。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巨大的奢侈品购买力。世界奢侈品协会报告预计,到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146亿美元,攀上全球奢侈品消费额巅峰。据数据显示,在奢侈品消费者群体结构上,我国奢侈品消费者73%集中在不满45岁的人群,而18-34岁的人群体则占到了45%。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主流奢侈品消费群体平均年龄比国际平均标准低很多,平均比欧洲的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25岁。或许正因为年龄较国外低许多,因此在消费种类方面,国内外存在着明显差异,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相关人士介绍,中国国消费者仍以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生活用品为消费主体,而在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集中在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消费品上。鉴于在中国内地强劲的消费增长态势,业界认为,对于全球奢侈品制造商来说,中国不光代表销售业绩每年两位数的增长,更意味着未来。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对制造商而言,这个未来由谁决定呢?相信许多人会将答案脱口而出:当然是消费者了。事实是这样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与几位不同行业、年龄的人士进行了交流。
据经常去香港购物的某私企行政总监王女士介绍,每逢过节打折促销,香港各大商城几乎全是内地同胞的身影。用“火爆”两字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在她看来,不管是香港的哪家商城,世界著名品牌专柜前,都能看到内地同胞的身影。作为70后的白领,她在奢侈品上的消费自认为还挺“理智”,她的消费仍以工作需要和实用为主。她发现,在世界品牌的化妆品、服装、箱包等日用生活类专柜前,看不出明显的年龄化差异。但在名表、首饰等专柜前,中年消费群体居多。在谈到为什么喜欢选择国外品牌时,她表示,国外品牌从数量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比国内品牌强,她知道国内品牌便宜而且质量不差,但因为可选性和影响力的因素,使得她最终还是选择国外品牌。另一位身价千万的老板认为,如果让他选择对所谓的奢侈品消费的话,主要集中在商务及家人需要两个方面。他说,“中国有句古语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身为公司老板,不管公司多大,必要的一身‘行头’是需要的,这既是公司和个人形象的一个窗口,也是对商务伙伴的一种尊重”。
在谈到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问题时,上述两位受访者均表示,个人经济实力允许就没问题,但像刚毕业或工作没两三年的 年轻人,在这方面透支消费的话,则表示不支持。
其实,与上述理性消费观点不同的,还有冲动和“面子”消费。说起冲动消费,记者立即能回想起在外企工作的一位“80后”亲属,几年前的她,曾因“为了让自己心情好起来”而花一个半月工资买了一款LV钱包。可以说,这是典型的“冲动”消费事例。而记者在
与几位90后交流时却发现,他们在世界名牌商品消费方面虽然各自有不同的观点,但对世界名牌的钟爱,却均缘于媒体及亲友、同事之间的口口相传。其中一位女孩的话很具有代表性,她说,“我们经常看精品购物、瑞丽之类的杂志,琳琅满目的名牌商品,让自己想不买都难。而且当看到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也都在用,自己有时就会忍不住去买一两件,否则就觉得自己OUT了”。的确,在世界名牌专柜、专卖店快速布局国内城市及以世界名品为主要宣传对象的报刊、网络在国内大行其道的“双重作用”下,消费者的“眼球”时刻受着冲击。虽然大家几年前就知道,一条名牌牛皮腰带的价格可以买到一头牛,但基于国内自主名牌数量和影响力尚不足以与世界名牌抗衡,以及国人“好面子”的消费心理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可以预言,国内自主品牌及影响力的发展速度将决定着国际奢侈品在中国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