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片中"草根英雄" 微笑折射普通百姓故事

2011年01月23日14: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国家形象片 留守儿童 微笑

得知形象片在美国开播的消息时,翟墨正在即将起飞至印度尼西亚的飞机上。黝黑的面庞,束起的长发,橘色的运动服,魁梧的身材……翟墨在形象片中以单人特写和群体亮相形式分别出现过两次。“如果当时有个帆船当道具就好了。”他说。

翟墨曾驾驶他的“日照号”帆船,历时两年,穿越三大洋,行程3.6万海里,成为中国单人驾驶无动力帆船完成环球航行的第一人。航行中,他曾驾船去过美国,也游历过很多其他国家。在他看来,“80%的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总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他希望外国观众能够在目光定格在他身上时,对中国的海洋文明进一步加强了解。“中国诞生过大航海家郑和,是海洋大国。中国的海洋文明更注重交流与合作,没有野蛮的掠夺。”

鞍钢工人郭明义在片中还是穿着一身工作服。美国观众也许很难想象他家中存有成摞的无偿献血证,也许会好奇是怎样的故事将他塑造成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

作为全国无偿献血量最多的公民之一,郭明义堪称一间最可靠的“流动血库”。他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群体排解困难,化解矛盾,给数百个无助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为了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他几乎捐出了全部身外之物。

尽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郭明义依然作息如常。“我还是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去上班,按时作息。该做的事情还是在做——献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得知形象片在美国播出后,郭明义这样告诉记者。

“如果在片中可以说一句话,我想说‘我爱我的祖国,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郭明义说。

“用个体代表国家来塑造国家形象,这种理念是非常进步的。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个体还缺乏了解,‘人物篇’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暨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孙英春认为。

已在中国生活10年的25岁的英国男孩迈克·桑切斯也认为选取普通人亮相形象片的想法值得称道。“和那些名人们一样,普通人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一分子。”

美籍华裔魏君子则建议用小故事展现个人形象会更具吸引力。“如果形象片拍出阿里帕儿孙绕膝的和乐场景,再配上字幕如‘19个孩子的母亲’,可以帮助观众更直观了解到中国人的爱心。”

“一分钟的片子展现中国平民形象还是比较有限,建议还可以采取电影、纪录片等形式传播国家形象,那里面的中国平民是处在真实的生活状态中。”孙英春表示。(执笔白旭 参与采访孙奕 许晓青 郭燕 阿依努尔 揣霄宇)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