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徐学江作者文集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1.1%,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加速增长的势头,从2003年到200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依次为10.0%、10.1%、10.4%、10.7%。

中国经济取得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的确使一些西方人“难以置信”。谁能想到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过去30年能保持年均超过9%的经济增长率,最近还连续4年超过10%?谁能想到30年前贸易总额占世界第30位以后的中国,今天已是世界第三?谁能想到1980年外汇储备还呈负数的中国,而今已跃居世界第一?谁能想到,30年前广大的城市和乡村一片落后破败,如今却浑然成了另一副模样?难怪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中心主任桑德施奈德教授谈论中国时说:“最近我们看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现象——不民主的制度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成就”(见4月16日《参考消息》) 桑德施奈德教授的看法反映了西方某些政治家和学者对中国的固有成见,说明他们对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缺乏观察。他们仍然把中国定性为他们所想象的那种“不民主”、“专制体制”的国家。在他们看来,像中国这种制度的国家,是不可能取得经济成功的;经济成功只能是西方“民主国家”的专利。于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现象“对于大多数西方政治学家来说仍然无法解释”,“难以置信”。

按照桑德施奈德教授们的逻辑,中国现行的制度不应该取得这样的成就。其实,中国在不到30年里取得这样进步的真正奥秘,恰恰是因为中国的制度。

中国现行的制度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自身改革完善、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创新的社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强大的动力。

中国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许这正是德国教授把中国制度说成是“不民主”、“专制制度”的根据。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既需要集中统一,也需要民主自由。中国共产党用中国的方式成功地将二者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合理价值,同时避免可能的极端――过分集中统一而导致集权和过分自由民主而导致无政府状态,创造了崭新的执政体制。

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集体决策,集体领导;实行领导职务任期制,任何人同一职务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总共不得超过10年,在同一级别上的任职总共不得超过15年,从而杜绝了因领导职务终身制可能走向专制独裁之路。中国共产党与其它非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亲密的友党关系,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参政党。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是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各行业利益的公正的调节者。这样的制度保证了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无论国内短暂的动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挫折的冲击,都丝毫不能动摇中国社会的根基;党和国家权力转移平稳有序,不曾引起任何动荡;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保持延续性,没有出现任何大的反覆。在中国,不存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在外部势力操纵下的那种两党恶斗和乱相丛生的纷扰。这种长期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积累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改革作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改革被视为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过去30年,全国掀起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还稳步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同样取得了明显成果。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社会管理等所有领域都展开了改革。尽管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某些体制弊端依然存在,但因为中国坚持高举改革的旗帜,相信问题和弊端将会被逐步解决和革除。

中国的制度决定,国家和社会有着明确发展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上世纪初,国家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解决人民的温饱;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提前实现了。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党和政府适时提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口号,并提出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明确的发展目标,成了凝聚全国人民意志、鼓舞全国人民努力为之奋斗的巨大动力。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以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资企业等)并存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制度,既区别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同于私有制经济。这种经济模式完全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使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各显神通。

中国社会还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全国上下有比较健全的组织系统,政府效率较高。如果西方的政治学家能从以上的基本面观察中国的社会,或许对中国发生的事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桑德施奈德教授们把中国的成就描绘成“不祥的腾飞”,“向西方提出了特殊的挑战”,令西方“昏厥”云云,除了反映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偏见外,纯系无稽之谈。中国人一贯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之福,它不仅惠及东亚,也惠及包括德国在内的全世界。中国是和平发展,决不威胁任何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经济总量至今不到世界经济总量的5%,GDP和贸易总额还赶不上只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如果按人均计算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都排在世界几十位甚至100位以后,中国“挑战”,中国“威胁”,从何而来?奉劝西方的政治学家们神经不要太过敏,太脆弱。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