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我国首任环保局局长曲格平表示,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未能如期实现,主要责任在各地有决策能力的领导人身上。
在2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新闻发布会上,曲格平说,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脆弱,“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主要原因是各地领导人特别是有决策能力的领导人的环境意识较差。真正按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制定发展规划的省份,全国能有多少,值得怀疑。
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干部不如群众清楚。山西省环保局此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发展。这说明,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一些干部的认识仍然模糊。
这位知名环保专家说,没有制定与降低能耗指标相对应的干部考核制度,也是造成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虽然有的地方也制定了一些考核办法,但执行不力,监督不力,从而流于形式。曲格平此前曾表示,一些部门、地方嘴上说环保重要,但一碰到具体问题就变样了,仍然是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是约束性指标,不降反升,而GDP不是约束性指标,在许多地方却上升得很快。在现有的干部考核体制下,环境保护仍被认为是软指标,而经济建设特别是财政收入仍是硬指标。
曲格平说,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多读点书,多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发布会上也表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作用,也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要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另据记者了解,面对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2006年下降4%的约束性指标;同时,2006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下降2%也是约束性指标。但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均不降反升。2006年,环境事故居高不下,国家环保总局应急中心共处置环境事件159起,是2005年的两倍。 (记者:王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