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渊
有些变化是出人意料的。若干年前总为外汇储备不足而担忧的中国人,眼下却在纷纷议论现在的储备是否太多了。
央行15日发布消息称,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央行同时发布的月度情况表明,2006年10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就已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096.26亿美元。而早在去年2月底,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面对这些跳跃变化的数字,舆论对外汇储备过多的担心,似乎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很多人认为,过多的外汇储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成为一件令主管当局十分头痛的事情。而在外汇储备大增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FDI)近年来却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一些专家对此的解读是:“外资投资中国正变为投机中国”。
这些话或许自有它的道理。但问题是,那些跟风担忧的人有没有思考过:外汇储备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真的到了抱怨储备太多的时候了吗?
外汇储备是否太多,不能从数字上一概而论。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量,都会考虑到如果出现对国家经济安全严重不利的情况,像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事件,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就很难渡过难关。从抵御风险的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讲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外汇储备就够了。充足的外汇储备量可以比作“大楼防火”,一座大厦可能永远不会起火,但防火的任务却要时刻牢记心头。
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地谈论现在的外汇储备是太多还是太少,都会失之于简单。而当前要做的是,在明确外汇储备核心价值的同时,研究如何完善外汇储备领域的经营管理,开拓投资领域,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收益率。
要知道,不同来源的外汇储备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影响。当前,贸易顺差是形成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渠道。而外需的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但过大的顺差也表示大量的资源被外国利用,不利于国内居民的生活福利提高,更易引起贸易摩擦。
显然,不加选择地支持出口和外资流入的举措已经造成一些短期经济问题,其中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投资过重等。而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采取政策鼓励出口并支持引入外资是合情合理的,但实现贸易顺差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件好事。目前在出口中占据很大比重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长,其实并不能够持久。
与此同时,随着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政府应支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这种支持当然体现在外汇额度上,比如为中国企业购买先进技术和设备提供外汇支持。而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政策支持,或许也不失为当前大环境下的一个选项。
从目前趋势看,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外汇储备仍可能保持较高增幅。但外汇储备多并不是坏事,关键是不能在那里趴着不动,而要发挥巨额储备的应有效力,并由此推动外贸商品结构的必要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