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长三角一体化:失望在前忧患在后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2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对于一体化有大的突破,不要抱有太大希望。明年就是‘十一五’的第二年,也可以说是关键年,一体化只要能不停步,继续小步前进也就很好了。”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锋的话具有代表性。

●然而,地方政府所谓利益的考量完全来自政绩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得长三角各地政府在相互合作上既有开放的愿望,又有心照不宣回避开放、放慢开放的心理。

●人口、经济密度大和环境负担重问题迟早将成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必须关注的问题。

2006年初,“长三角一体化”正式写进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十一五”规划,于是,人们开始期盼,一体化的进程进入突破年。

“十一五”第一年即将结束之际,一体化在旅游、交通、信息和人才等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是,这些并不是理想中的大动作。旅游、通关一体化早在2003年就得以破题,拖延到2006年才真正实行已经超出预期。包括交通、信息在内的一些项目,时至今日仍然只能称为破题。实际上,仅仅就今年来看,一体化可能只迈出了一小步。

呼吁了一年的专家们,面对目前的状况多少有些无奈。以浙江省经济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为代表的专家保守地给出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的判断,更有不少专家透露出失望的情绪。“对于一体化有大的突破,不要抱有太大希望。明年就是‘十一五’的第二年,也可以说是关键年,一体化只要能不停步,继续小步前进也就很好了。”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锋的话具有代表性。

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

2006年,最热门的话题当属长三角区域规划。等到年底,区域规划终于在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上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然而,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规划却难以成为解决长三角一体化推进难题的救命稻草。

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告诫人们,不要对规划抱太大希望,规划必须由地方政府来执行,规划起到的是提供定位思路的作用,很难解决所有问题。在郁鸿胜看来,长三角一体化难以推进,有没有规划不是症结,有没有利益才是症结所在。他这样总结政府之间的工作协调状况:“无利益的可以谈,涉及利益的就没法谈;远景可以谈,但当下问题没法谈。”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靖学青持有同样的看法。他指出,区域发展多以共赢为基础,共赢程度小的项目就难以推进,如果一方获利,其他方面受损的话,更加难以实现。“旅游一体化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主要是因为长三角三省市都能从中获利。”靖学青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年中,长三角一体化一直纠缠在是上海扩张的过程,还是苏、浙等省与上海融为一体的过程;是分工定位的过程,还是由一个龙头引领其他地区发展的过程;是合作共进,还是竞争发展等问题中。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利益分配的问题。然而,只要再深入一推想就不难看出,目前政府所考量的利益只能称为眼前利益。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是非常强大的利益主体。然而,地方政府所谓利益的考量完全来自政绩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得长三角各地政府在相互合作上既有开放的愿望,又有心照不宣回避开放、放慢开放的心理。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就提出,长三角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是潮流。从地方角度讲就是要有发展的宏观视野,把发展的眼光放在全球化、长三角的大背景、大趋势、大环境中来定位,做自己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他同时也承认,利益纷争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新望在总结长三角一体化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一方面,在推动一体化方面政府最积极主动,另一方面,谁都知道政府是一体化最大的障碍;一方面,长三角各地政府欲通过“一体化”来减轻或消除割据的弊端,另一方面,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又由政府主导的一体化过程所导致。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一体化悖论。

新望对各地政府推动一体化的实际意图有一段有意思的总结。他认为,目前政府谈论一体化问题的心态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出于政绩的考虑,政府希望经济一体化带来更多的资源为地方发展服务,同时,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政府集权又赋予了政府主导本地经济的能力。于是,明喊一体化口号,暗谋地方利益的事情就很难避免了。

按照过去的习惯,只要某项事业出现了问题,舆论就开始关注政府不作为,然而,按照目前的状况分析,在长三角悖论背后的,正是政府过分作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葛立成说:“不要以为一讲一体化,就到了政府大有作为、大展身手的时候了。从招商引资到产品推介,官员们频频亮相,微观领域时常都可看到各级政府活跃的身影。须知,一体化不是政府的进,而是政府的退,而且是大家一起退。长三角各级政府现在迫切需要联手‘有所不为’。”

要求政府不作为实际上就是要求政府尽快转变职能。这并不是什么新提法,甚至有点老生常谈。然而,政府职能转变遥遥无期仍然是过去一年阻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层问题。葛守昆谈到转变政府职能时就说:“目前政府转化职能是相当滞后的,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政府承担了太多的责任,背负着承重的包袱,另一方面也束缚了发展的手脚。下一步我们要深化改革,深化改革说到底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是转化政府职能,这是最根本的。”政府职能一年不转化,这个问题就还要多谈一年。

政府职能转化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把主导权还给市场。在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朱荣林看来,一体化本来就是市场的事。区域一体化作为区域经济互动的高级形式,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种阶段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阶段。既然如此,就要把主导权还归市场,在市场不能起到其作用时,再让政府给予辅助。

一边有希望政府退出的声音,另一边也有不同的看法。上海市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副主任荣跃明就提出,市场有效的运作、市场的统一、空间的扩展等问题主要依靠制度解决,而政府刚好扮演的是一个制度供给者的角色。市场建设这一块主要还是靠政府。区域这个范围内,政府之间合作非常重要。当然,他也强调,在要求政府扮演制度供给者角色前,应该先解决政府的行政体制问题。(刘洋)

来源: 人民日报-市场报

相关文章:
长三角部分地区出现追求混合所有制经济趋向
前三季长三角16城GDP2.8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1/5
长三角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 总体水平不断接近
杭州湾跨海大桥08年建成 长三角将迎"大桥经济"
长三角初步定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2006 :长三角楼市在反思中潜行
推动女性创业 长三角、港澳台地区将建互动机制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