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哲学建立新型的、更紧密的结盟是时代呼唤。当代科学的发展正酝酿着巨大突破,我们正在进入对宇宙、物质、生命、意识的认识深处,这直接关联着众多重大哲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人类理解和改造世界、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构成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挑战和革命性转变的契机。

2021年新趋势

白春礼:应高度重视科学与哲学的联系、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并从科学的起源、发展动力、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塑造等方面论述了哲学对科学的积极作用。
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测分析与政策建议
预计 2021 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增速为 8.5% 左右。预计 2021 年消费对 GDP 贡献率为 57.7%,拉动 GDP 增长 4.9 个百分点;投资对 GDP 贡献率为 38.8%,拉动 GDP 增长 3.3 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 GDP 贡献率为 3.5%,拉动 GDP 增长 0.3 个百分点。

全文>>>

2021年中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
在乐观情景下,2021 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较基准情景分别上升 3.0 和 3.3 个百分点;在悲观情景下,2021 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较基准情景分别下降 2.9 和 3.2 个百分点。

全文>>>

现代化建设

面向未来,国家高新区应持续向着“又高又新”的方向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为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以智库影响力评价为视角
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全国各地各部门发展智库的热情高涨,各类智库层出不穷。国家高端智库“领头雁”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较好体现了咨政建言和理论创新的功能,其在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全文>>>

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全文>>>

哲学助力科技创新

引领性创新人才和成果的不足问题尤为突出,这已成为当今中国科技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哲学对于解决这一难题会有所助益吗?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
国际哲学与科学交叉学科研究进展评述
介绍与评论了在高能物理学、智能科学、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中,哲学与科学跨学科研究的近况。没有提及关于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进展,不是因为该领域哲学与科学鲜有交叉,而是因为这里的交叉研究太多、太醒目。

全文>>>

哲学与物理学相遇在量子世界
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颇类似于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因此在物理学和哲学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盟,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澄清与解决。

全文>>>

生态治理

傅伯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和修复对象从自然要素转向社会-生态要素,尺度从局地生态系统健康改善转向多尺度生态安全格局塑造,目标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转向人类生态福祉提升等。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变化的新特征、新趋势
区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估可为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全文>>>

以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养殖氨减排的治理
氨减排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在建立“环保牵头、部门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强化气象、水利、农业、环保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模式,综合其他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分区精准控制,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从根本上控制氨的排放量,改善我国大气质量。

全文>>>

结束语

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中国还缺少什么?对比英、德、日、法等科技强国,应该能够看出注重内涵的发展和升级对于建设科技强国而言更加具有必要性。内涵式发展侧重的目标是提升中国科技的引领性、开拓性创新的能力,而非停留在不断扩大跟随性、延展性创新活动的层面上。如何才能有效地通过内涵式发展的方式促进中国科技的引领性创新能力提升?这是当今我国科技政策和管理界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