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访谈”是中国发展门户网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创专题,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以视频、图片、文字多种形式,集合各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发展经验,服务国际合作,努力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做出贡献。

嘉宾介绍

发展建言

发展寄语

古特雷斯:
我们不应忘记,过去十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盖图:
学习中国经验将使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益。
马文森:
我们需要分享中国的成功,同时需要了解取得这些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精准扶贫的战略,以及创新的思路和做法。
欧敏行:
中国带领将近8亿人摆脱贫困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实现的。
维多利亚·克瓦:
自1990年以来,全球近11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等国家朝着消除极端贫困迈出了巨大步伐。
郝福满:
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脱贫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费萨尔·穆罕默德:
中国不仅幅员广阔,而且人口众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么多人的生计令世界瞩目。
穆塞比斯•斯科瓦特沙:
在实现自我脱贫的同时,中国还向非洲地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
阿席斯•库马尔•胡拉斯:
中国为全球减贫树立了典范,中国减贫方案在“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引人关注。
黎萨•马萨:
中国减贫成效卓著,其经验值得许多仍在与贫困做斗争的国家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必将助力中国在2020年前消灭绝对贫困。
季莲:
中国擅长通过像宋庆龄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帮助贫困儿童,这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访谈实录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多点暴发,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近日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在这一关键时刻,各国更应该加强协调合作,国际社会必须作出真正的努力,以适应不断演变的局势并阻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支持、合作与协调措施清楚地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实际行动。

图为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

中国网: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多点暴发,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您认为,各国应如何同舟共济、携手抗疫?

艾哈桑·布哈利法: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已至少蔓延至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其宣布为大流行病的原因。

在这一关键时刻,各国更应该加强协调合作。国际社会必须作出真正的努力,以适应不断演变的局势并阻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国际社会可在世卫组织框架下开展以下合作:及时分享疫情信息,就可能的救治诊疗方案进行科研交流,收集汇总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治理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公共卫生危机应对能力,提供援助,并促进全球医疗设备、防护物资和其他必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然而,世界各国需要避免大范围的恐慌,这种恐慌可能会阻碍人们为抗疫而做出努力以及最终战胜疫情。为了做到这一点,国际社会必须使用有效的工具向公众宣传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抵制错误信息,防止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

此外,国际社会还可以借鉴中国的抗疫经验。中国在遏制病毒传播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如果中国成功战胜疫情,其他国家也可以效仿。

中国网: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控、诊疗经验。您如何评价中方为此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艾哈桑·布哈利法:中国面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再次证明了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自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始终通过客观、透明的方式定期与世卫组织及其他国家交换和分享信息。中国政府采取的广泛措施不仅保护了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也为控制病毒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还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提供了大量和多样化的支持:中国各级政府及企业向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医疗设备和防护产品;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分享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经验,特别是通过视频会议与来自世界各地几个区域组织的专家进行交流;中国政府高级官员以电话、消息等方式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领导人送去慰问和支持;中国为复工复产,维护全球医疗设备、防护物资和必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做出了努力和承诺。

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这些支持、合作与协调措施清楚地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实际行动。

策划:王东海,金玲,徐林

结束

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近日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自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始终通过客观、透明的方式定期与世卫组织及其他国家交换和分享信息。中国政府采取的广泛措施不仅保护了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也为控制病毒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策划:王东海 金玲 徐林
联系方式(010)88825429
邮箱:wangdh@china.org.cn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