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沙漠化研究进展与未来防沙治沙思路

发布时间:2020-06-28 16:42:1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杨萍 等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沙治沙

 西藏土地沙漠化发展趋势及防治效果

西藏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趋势

西藏高原主体以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为主,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易变性强且对环境演变极为敏感。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自然驱动力和人为驱动力的影响与作用,其中气候变化和过度的人为活动是沙漠化过程中 2 项最重要的驱动力。自然驱动力中,气候干旱化激发了土壤干燥化、植被退化和风蚀侵蚀力、强蒸发、冻融作用等沙漠化的潜在因素;人为驱动力中,滥垦、滥樵、滥牧等过度的人为活动是加速沙漠化过程的主导驱动力,它与退化土地之间也具有激发响应机制。自然主导驱动与人为主导驱动相叠加,激发沙漠化的潜在因素和驱动力,并相互作用、相互激发、相互促进,使常态的自然沙漠化过程发展为人为加速沙漠化过程。

西藏高原具有土地沙漠化发生的脆弱环境基质,有较高的沙漠化内在危险性,随着气候向干旱变化,自然沙漠化过程逐渐发展;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又使本地原本贫乏的地表植被和多沙砾的地表土壤结构遭到进一步破坏,激发了沙漠化的潜在因素,加剧了自然沙漠化过程,形成了人为加速沙漠化过程。特别是在自然沙漠化过程与人为加速沙漠化过程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土地沙漠化的发生造成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能力与潜力的降低甚至丧失,不可避免地加大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内资源环境的压力,进而再次增加了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程度,陷入“沙漠化发展→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沙漠化加速加剧发展→再次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沙漠化继续加速加剧发展”的恶性循环之中。

自1959 年西藏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数量及其活动范围、强度也随之急剧扩大和增强,这与脆弱、易损的生态环境及其有限的生态环境容量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成为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驱动因素。20 世纪后半叶,在全球变化的影响下西藏高原气候出现了干暖化的趋向。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多异常偏暖年,增温幅度较大,年平均气温比前 30 年增高 0.5℃,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降水减少,增温减湿的暖干化趋势,导致高原风蚀侵蚀力被大幅强化,地表抗风蚀能力减弱,常态自然沙漠化过程被激化和加剧。研究表明,该时期在滥垦、滥牧和滥樵为主的人为破坏活动及气候暖干化的共同作用下,西藏高原的土地沙漠化过程加速、加剧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和沙漠化程度增强。2003 年,西藏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最大。

进入 21 世纪,西藏高原呈现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增加的暖湿化气候特征,区内年平均气温每 10 年升高 0.24℃,年降水量每年增加 9.6 mm,蒸发量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特别是 2009 年 2 月18日,国务院第 50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 年)》,实施三大类 10 项工程,不仅将人为活动对土地沙漠化的作用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还有针对性地控制沙漠化发展和治理沙地蔓延。土地沙漠化过程随人为破坏活动的减少而减弱,土地沙漠化面积和程度逐步减少和降低。自 2003 年前出现沙漠化面积最大值之后,西藏沙化面积逐年缓慢减少;其中,雅鲁藏布江河谷典型区风沙治理成效显著,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严重沙化地等级降低,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林草恢复成片、生态大为改善,藏北高原牧区传统能源替代率达到 58.7%,新型清洁能源比例提高。

目前,西藏高原的土地沙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由于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仍易受到自然与人类活动干扰而退化。在气候暖湿化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下,加大治理力度是促进生态恢复、稳固脆弱生态环境的最佳时期,既能保障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防安全,同时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蓄意编造的西藏生态环境恶化的危言耸听的谎言。

<  1  2  3  4  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