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园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0-01-22 10:53:4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焦阳 邵云云 廖景平等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中国植物园,中国植物园联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植物园还十分重视培养科普人才队伍。自 2013 年起,中国植物园联盟每年举办为期 15 天的“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高级培训班”(中国植物园联盟“黄埔班”之一,另两个为“园林园艺与景观建设培训班”“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至今,该培训班已经为全国各植物园及相关机构培养环境教育人才 189 人次;中国植物园联盟还选派优秀学员至国外植物园学习交流,由此拓宽了专业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和合作渠道。通过深入挖掘植物科学与文化内涵,不断完善与优化科普教育活动,以及注重科学传播的顶层设计和植物园间互动协作,我国植物园正在成为贴合百姓生活、提升科学素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普基地。

(4)开放合作,在国际舞台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植物园加强与各国植物园、国际组织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策略的制定,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科学院植物园通过牵头建立“中-非联合研究中心”②和“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等,拓展我国在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研究空间,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积极与植物园国际组织合作,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设立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广州)和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秘书处(广州);积极承办世界植物园大会(武汉,2007 年)、世界植物学大会(深圳,2017 年)等大型国际会议,展现中国植物园的发展与成果。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植物园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发展、地方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愈加重要作用,是广大民众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以雄安国家植物园、昆明国家植物博物馆以及墨脱植物园为代表,生态文明建设使一大批新建或在建植物园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开展生物资源有效保护的重要场所,中国植物园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植物种质资源的储备库,担当着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为应对各种挑战,国际社会倡议发起“新保护行动”,通过创新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自始至终以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公众科普教育为主要职能的植物园,将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地球上真正意义上的“诺亚方舟”。同时,面对植物保护的变革,植物园也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在防止植物生态灭绝、发展创新方案使生态系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促进推进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新使命。

中国植物园未来发展策略

中国植物园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公园化倾向和同质化现象,植物园功能与科学研究结合不紧密,植物园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专业化人才队伍,缺乏关于迁地保护整合的技能、知识和规程,以及植物园活植物收集和迁地保育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植物园功能的发挥。目前,中国植物园已经意识到打破区域壁垒、加强联网协同的重要性,通过调整优化使命定位,努力使中国植物园成为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领导者和跨界合作的平台与中心。

(1)注重植物园的能力建设。植物园保护、科研、科普和利用功能仍需要进一步提升,重点加强植物引种驯化信息系统建设,建设数字植物园。中国地理区域广泛,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且区域性分布明显。各个植物园要根据生态环境、现有资源、人才储备、地区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突出优势、强调特色,积极联合所在地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发挥关键乃至领导作用。

(2)强化植物园整体功能建设。目前,我国植物园存在管理分散、功能不一、规模与能力差异大的问题。通过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标准与技术规范”等分类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充分发挥优势植物园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建立分工协作的物种保育、园林园艺和环境教育网络,打造国家植物园体系,将对提升我国植物园整体能力,应对生物多样性消失、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发挥更大作用,也为其他国家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中国方案”。

(3)推动关键地区植物保护统筹部署。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热点地区,要建立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保护策略,提升保护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以及主要保护对象分布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地区、特有程度、物种丰富性、珍稀濒危等级、科学研究价值、经济用途等多项因素的基础上,统筹把握我国植物园整体布局,推动在尚未建立植物园的关键地区(如青藏高原寒带和寒温带、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新建设一些植物园或异地收集保护基地。

(4)建立国家层面的国际合作协调机制。“一带一路”涉及地区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中国的植物园有责任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保护各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比如,通过建立植物园协调机构,在“一带一路”科学组织联盟(ANSO)下建设“一带一路”植物园联盟(ANSO-BGU),鼓励重点地区建立国家植物园,振兴已有植物园,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植物园能够在迁地保护、能力建设以及环境教育方面的共同提升。

结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而植物园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力军。中国植物园的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而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对植物园的角色和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中国植物园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战略,通过协同联合,真正担负起有效保护本土植物的重任,开展广泛参与且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焦阳,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邵云云,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廖景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黄宏文,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胡华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张全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任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陈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