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园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0-01-22 10:53:4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焦阳 邵云云 廖景平等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中国植物园,中国植物园联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

(2)立足国家战略,注重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国民经济发展

植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是我国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源头资源。我国植物园不仅有责任收集和保存好这些资源材料,更要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表 1)。我国植物园一直在不断创新,探索出了种质资源研究、新品种创制、基因资源挖掘与产业化结合发展的新思路,为提高社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外对我国实行橡胶贸易封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调查得出“云南在纬度 23 度以南的广大山区,只要海拔在 1 500 米以下,都是无霜多雨地区,可试验种植巴西橡胶树”的结论,并实现了巴西橡胶树在中国的产业化种植。这为我国获取橡胶这一重要物资发挥了关键作用。多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致力于“环境友好型橡胶园”的研究,促进热带、亚热带山地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猕猴桃资源调查、收集,目前共保存了 58 个品种资源(含变种和变型),保育了 80 余个品种资源和万余杂交后代,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质基因库,已经成为引领国内外猕猴桃科研与产业化的主导力量。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自 1962 年引种印度尼西亚檀香以来,在檀香的胚胎发育以及运用生物技术研究优质檀香品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将檀香规模化繁育及栽培技术转让国内外多家企业,极大推进了国际檀香产业的发展。

(3)理论实践结合,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中国植物园环境教育事业发展

环境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植物园不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科普平台和科普解说系统,寓教育于游览观赏之中,使植物园逐渐成为公众休憩与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以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为引领,我国植物园在带动开展面向中小学科学教育、冬夏令营和研学实践、环境教育研究,以及富有中国科学院科学特色的植物园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图 4)。

图 4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 2011—2018 年入园参观人数 

<  1  2  3  4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