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礼:中科院 70 年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2-24 11:55: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白春礼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历程,建设经验

中国科学院 70 年来的建设经验

中国科学院过去 70 年的进展和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奋发努力下取得的。这些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总结这段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的重大战略意义,更加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国情下建设一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也更加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能够充分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引领带动和加速提升我国的科技综合实力

建设一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既是现代化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国家战略意图、提升和发展科技实力的关键途径。在科技发展起点不高、基础薄弱的现实国情下,建设和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尤为迫切、尤为关键。比如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再到系列空间科学卫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我国的空间科技领域研究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到世界前列,有力保障了国家安全,也为大幅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能够发挥多学科交叉和大科学装置集聚的综合优势,加速提升带动我国的重大原创能力和水平

建制化、多学科综合优势和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是作出重大原创成果的重要基础。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这些有利条件,开展重大前沿交叉研究,为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自1999 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科学院在 11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获得了 8 项(包括与清华大学共同获得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连续 7 年在国际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居全球科教机构首位。这些重大进展引领、带动了我国若干重要学科方向迅速走到世界前沿。

能够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先行先试、积累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立足国情,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例如,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优势,深化科教融合,使得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做到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在人才培养、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打破原有体制机制束缚,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改革探索,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走在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前列,也为国家推动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试点经验。

能够有效畅通创新价值链,搭建开放合作的创新平台,示范带动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有关部门和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实质性科技战略合作。一方面,通过共建研发和转移转化平台、共同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和大科学装置等,有力支持了相关区域和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研究型大学合作,共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实行人员兼职互聘,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例如,与教育部共同实施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62 个研究所、54 所高校参加,开设了 163 个菁英班。这一系列举措,使国家科研机构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了开放合作、协同互补的良性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进一步集聚优势力量,全面参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 3 个科创中心和 4 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并且与北京市共建怀柔科学城,与上海市共建张江实验室,与安徽省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广州市、深圳市共同深化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等。这些重点科研战略布局也为国家实验室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主要代表,全面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科技影响力和话语权

1979 年,邓小平同志访美,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率先开启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包括在高能物理、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合作,以及选派留学生等。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全面参与国际重大科技计划,如人类基因组测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平方公里射电阵(SKA)等,积极牵头发起“三极”“脑科学”“子午工程”等国际大科学计划;率先在海外建立了 11 个科教机构,实现海外科教机构零的突破;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力,如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国际科学院组织等担任了主要领导职务,牵头发起“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

<  1  2  3  4  5  6  7  8  9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