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发布时间:2019-12-09 11:28:5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邬光剑 姚檀栋 王伟财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暖,冰川灾害,灾害风险

中国冰川灾害类型、空间分布与成因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类型包括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冰雪洪水等。不同气候区、不同冰川类型和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使得不同类型冰川灾害的地理分布、发生过程和机理、灾害风险和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部分冰川灾害还将引发次生灾害,形成一个从冰冻圈开始,影响到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的灾害链,延长和放大了灾害后果。

冰崩

冰崩指在坡度较大斜坡上大块冰体甚至整条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冰川内部的某一剪切破裂面或脆弱面,脱离母体而迅速倾倒或滑塌、坠落的现象,是最激烈的冰川灾害形式。在 The Physics of Glaciers(《冰川物理学》)第四版中,设置了Glacier Surges(《冰川跃动》)一章,并在这一章中单独开辟了一节“Ice avalanche”(冰崩),专门说明“冰崩”与“冰川跃动”是不同的。冰川跃动具有周期性且运动较为缓慢的特征,但冰崩则是冰川大部分冰体(超过50%)在短时间内迅速垮塌。全球高海拔冰川分布区均发生过冰崩灾害,如阿尔卑斯山脉的Allalin冰崩、安第斯山脉的 Huascaran 冰崩、高加索山脉的 Kolka-Karmadon 冰崩等。

冰崩发生的原因是冰川在坡度较大的坡面断裂,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引发冰块崩解、坍塌。目前青藏高原上已报道的冰崩灾害主要发生在西北部的西昆仑和藏东南一带。2016 年 7月17日,阿里地区的阿汝错流域的 53 号冰川发生大规模崩塌事件,形成了 7×107m3的冰崩堆积体,部分冰崩物质甚至冲进了阿汝错,形成湖涌。此次冰崩导致 9 名当地牧民遇难。同年 9 月21日,相邻的阿汝 50 号冰川再次发生冰崩事件,形成的堆积体体积约 1×108m3。若冰崩发生的海拔较高,还能够进一步诱发冰碛物碎屑流、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等次生灾害。在 2018 年 10月17日和 29日,藏东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色东普沟,连续发生冰崩堵江事件;冰崩体刮铲沟谷中松散的冰碛物,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碎屑流,向下运动并堆积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中,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2013年西藏嘉黎县“7 · 5”冰湖溃决洪水,可能是雪崩和冰崩的共同作用直接诱发的。

引起冰崩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冰体热力状况、基岩的不稳定性及地震活动等。全球气候变暖逐渐被发现可能是引发冰崩灾害的深层次原因。变暖导致冰川热力性质发生变化,最初的冷性冰川转变为多温结构甚至温性冰川,减少了冰床与下伏基岩的摩擦力,增加了冰川滑动与断裂的概率,同时也使得冰体的剪切强度降低,改变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速度,增加了冰体快速运动的可能性。对于阿汝冰崩,冰川基底由软性岩层组成,有利于冰川的运动 ;而对于色东普沟的冰崩,虽然冰川发育在坚硬岩体(主要岩性为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钙硅酸岩等)上,但因为地形陡峭,易于发生崩塌。地震同样也可以引起冰崩的发生。例如,1962 年 1 月和 1970 年 5 月,秘鲁 Nevados Huascaran 山上的冰川 2 次因地震而突然发生断裂,引发冰崩。此外,极端强降水或极端温暖期的强烈冰川融化,使得较多的液态水通过冰裂隙到达冰川基底,改变了冰下排水系统与冰体结构稳定性,导致冰崩的发生。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