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发布时间:2019-12-09 11:28:5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邬光剑 姚檀栋 王伟财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暖,冰川灾害,灾害风险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中国是全球中、低纬地区冰川最为发育的国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的冰川整体上处于加速消融状态,不仅表现出快速退缩和减薄,而且冰川自身的不稳定性增大,从而导致伴生的灾害风险加剧。冰川灾害与冰川变化密切相关。这些冰川灾害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交通道路、基础设施、重要工程等。因此,开展冰川灾害研究,对阐明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揭示冰川灾害的发生过程和机理,预估未来变化趋势,以及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社会意义。

中国冰川近期变化

中国是世界冰川资源大国,冰川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这些冰川分为海洋型冰川(占中国冰川面积的 22%,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亚大陆型冰川(占中国冰川面积的 46%,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高原南缘和天山)、极大陆型冰川(占中国冰川面积的 3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等 3 类。根据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统计,中国境内冰川共计 46 377 条,总面积 59 425 km2。根据《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中国境内面积超过 0.01 km2的冰川共有 48 571 条,总面积达 51 766 km2,总储量约4.5×1012m3

卫星遥感资料和实地观测研究均显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整体上处于快速消融状态。根据《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与《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对比,中国境内冰川面积缩小约18%,储量减少约 20%。通过系统分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现有的冰川面积、末端位置、物质平衡变化数据,发现 1990—2010 年这一地区冰川变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藏东南地区冰量亏损及面积萎缩幅度最大;其次为喜马拉雅山南缘;在青藏高原腹地冰川面积和末端退缩幅度相对较小,冰川物质亏损相对较弱;而在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冰川退缩程度最小,部分冰川甚至前进,表现出微弱的物质盈余。冰川厚度变化(2000—2016 年)显示出,藏东南地区、横断山及天山地区出现了较明显的冰量亏损,而西昆仑地区的冰川呈现出微弱的正平衡及冰量增加的趋势。

最近研究表明,天山地区年均气温以 0.3℃/10 a 的速率增加。天山地区 12 386 km2(RGI 6.0 数据)的冰川正在强烈退缩,其中 98% 的冰川为面积小于 1 km2的小冰川,约有 97.5% 冰川表现出退缩,尤其是在其北部和中部地区。根据两次中国冰川编目的数据,发现近 50 年来中国境内的天山冰川面积减少了18%。冰川的快速变化降低冰川自身的稳定性,进而导致冰川灾害的发生风险增加。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