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制度之探究

发布时间:2019-09-17 10:58: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朱昱 赵千 吴晓东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外籍院士制度,外籍院士,国际交流,工程科技

政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引进国外智力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结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生态模式与发挥作用的现状考虑,并借鉴国外工程院的做法,基于“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优化外籍院士制度,充分发挥外籍院士作用,以期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提出 3 个方面的建议。

加强外籍院士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别、学科结构和行业分布

经调研,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外籍院士占其院士总数的比例为 9.8%,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占全体院士总数比例仅为 7.49%。为了更好地发挥外籍院士作用,推进科技外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适度增加外籍院士数量,优化外籍院士队伍结构,在考虑促进学科专业发展,提升外籍院士队伍学术标准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国别分布的广泛性和学科、专业分布的均匀性。适当增加诺奖获得者、沃尔夫奖、图灵奖获得者作为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比例;围绕我国经济发展和“卡脖子”技术发展需求进行调研,形成增选外籍院士重点领域和重点技术人才信息;更多关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适当对外籍院士队伍的行业分布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鼓励提名 45—60 岁的外籍知名专家为候选人,特别是对华友好、学术水平高,有自己的科研团队的科技领军人员。考虑候选人在自己国家相应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和领导力,适当考虑女性候选人,交叉、新兴学科年轻候选人,以及长期工作在工程科技第一线的优秀中青年专家。

引进国际高端智力,着力打造制度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结合中国工程院中心工作建立发挥外籍院士作用的常态化机制:①设立外籍院士讲座、“海外领军人物讲学计划”、“科普大讲堂”。每年有计划、分学部、分专业地聘请 4—6 位外籍院士来华授课讲学、举行培训班或举办中小型学术研讨会,鼓励其宣传国际工程科技成就以及所在国家和单位的科技政策先进经验、创新计划,以培养我国相关领域的人才,促进我国工程师开拓国际视野,跟上国际工程科技前沿进展。②支持外籍院士参与学部咨询项目。加强外籍院士与各学部的联系,增强其归属感。针对学部专业发展需要,特别是战略咨询工作需求,支持外籍院士和其团队专家参与学部非涉密咨询项目国际调研部分,增强与国内外工程科技界的交流,了解国际科研最新动态,引进国外先进科研和管理理念,提升国际合作层次和规模,加强实质性合作。鼓励外籍院士参与学部组织的工程科技高端论坛,与国内院士开展交叉学术研讨,面向国际工程科技前沿问题、大科学工程计划开展合作。③设立高端智库国际合作基金项目支持中外院士联合战略咨询研究工作。为有效吸纳境内外智力资源、研究资源,设立高端智库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外籍院士交流基金,用于支持中外科学家在战略领域的联合咨询研究、共同编著的文献和研究报告出版,或用于支持外国专家短期来华访问交流以及长期工作等。④每年邀约高质量文章 10—15 篇。邀请外籍院士针对自身研究领域,为 Engineering英文期刊撰写高质量研究性或综述性论文。鼓励他们发挥学术影响力,也邀约年轻一流专家将最新研究成果予以投稿,为学术期刊国际化转型提供支撑。(作者:朱昱 赵千 吴晓东,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