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年来,世界各地新发突发传染病频发,亚、非及南美疫情尤重。传染病的传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引发了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经济和社会问题。为更好地在疫情爆发地控制疫情,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有必要在亚、非及南美传染病高发区搭建一个科研合作网络和疫情防控机制,提高各国的重大流行病研究、预警、响应及预防能力。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及“世卫组织全球健康 2030 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巴斯德所”)发挥自身在传染病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核心科技优势,借力“巴斯德国际网络联盟”(IPIN),联合全球十几家大学、科研机构,于 2016 年共同发起了“中非彩虹计划”(China-Africa Rainbow Initiative),即通过卓越研究提升亚洲和非洲突发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科技行动计划,并在非洲和东南亚等传染病高发区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合作。
项目背景及实施进展
在中法两国建交 40 周年之际,两国政府于 2004 年 1 月 28 日在巴黎签署《关于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合作谅解备忘录》,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被列为两国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优先合作领域。其中,两国共建上海巴斯德所成为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上海巴斯德所 10 余年的发展,倾注了中法两国领导人的心血和双方建设者的汗水,成为两国科技外交合作的旗舰与名片。目前,该所已经成为活跃在全球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重要科研力量:主持和承担多个欧盟“地平线”计划(Horizon)、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法国道达尔(TOTAL)基金会和梅里埃(Merieux)基金会的重大研发项目;在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历次高致病性流感、手足口病、寨卡等疫情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上海市成功举办 2010 年世博会、2014 年亚信峰会提供了关键的生物安全科技支撑。
2016 年,上海巴斯德所成为 IPIN 亚太区域主席单位,所长唐宏研究员被推选为该联盟亚太区的总协调人。IPIN 的 33 个成员机构遍布五大洲、26 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过 2.2 万人。同时,IPIN 成员机构所在地区与新发突发传染病热点地区高度契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高度吻合;IPIN 是世卫组织(WHO)第 67 个“非政府组织成员”(NGO)之一,在全球传染病防控体系中发挥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传染病流行无国界,传染病防治无国界。充分利用中法两国在亚非地域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机制空间,尤其是法国传染病全球化防控在该地域长期积累的资源、知识和技术,上海巴斯德所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深化对法合作,为我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与国际社会及 WHO 的合作添砖加瓦。2016 年,依托 IPIN,上海巴斯德所发起了围绕“病原发现、疫情预测和免疫治疗”的“中非彩虹计划”,旨在拉动全所科研力量向全球公共卫生的焦点分布,推动传染病防控国际化科技平台建设,形成对“健康中国 2030”和全球“One Health”的有效科技支撑。“中非彩虹计划”得到包括 IPIN 在内的全球呼应,该计划以上海巴斯德所为领导,牵引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曼谷创新合作中心、武汉病毒所和昆明动物所及云南省卫计委等国内机构,联合 IPIN 分布在柬埔寨、老挝、越南、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中非共和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研究所,以及比利时、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协作机构和大学,数十个国家、上百个实验室、上千名科研人员,共同就传染病疫情预测与疾病防治解决方案开展全方位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