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传染病防控研究,保障“一带一路”沿线生物安全
在中巴经济走廊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与合作的项目框架下,武汉病毒所已提供了 2 批次包括基孔肯雅、登革病毒和中东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等在内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和免疫检测试剂盒给巴方使用,用于对突发疫情以及采集的蚊子和蜱虫等样本的筛查。双方共同开展了 2016 年卡拉奇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检测等工作,已从血清中分离到 8 株基孔肯雅病毒株,完成了相关毒株的测序溯源工作,并在 Virologica Sinica 期刊上发表了 2 篇联合研究论文。这些联合研究,显著提升了巴方科研人员在病毒检测、分离与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保障中巴经济走廊的生物安全、制定针对性的新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手段、维护“一带一路”沿线生物安全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更好地追溯和分析中巴经济走廊沿线传染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双方目前还在进行中巴经济走廊沿线传染病数据整编和分布可视化的建设,实现基于“机器为主、人工为辅”的数据采集、数据抽提、数据整编、数据存储工作流程,构建中巴经济走廊(从我国新疆喀什,经巴基斯坦的 Islamabad、Lahore、Multan、Sukkur、Hyderabad、Karachi,到巴基斯坦Gwadar 港)沿线传染病数据库,着重实现传染病数据的地理分布和统计分析可视化。预计在 2019 年初步建成后,这一数据库将能为应对中巴经济走廊传染病疫情提供及时信息,在传染病的溯源和预警预防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高发频发地带。传染病爆发对当地社会秩序及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对国家及区域生物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通过开展科研合作项目的方式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健康和服务对话机制,为构建区域生物安全的合作模式与组织构架奠定基础,不但对于维护沿线地区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走出国门,将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维护我国国民生物安全的前瞻性举措。同时,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安全之路和健康之路,对提升沿线国家的生物安全和传染病防控能力,显示我国负责任大国担当以及与沿线人民共同发展理念至关重要。展望未来,我们希望中巴经济走廊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与合作项目等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人员提供一个充分学习生物安全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平台,为沿线国家培养中高端传染病防控研究关键技术人才,打造沿线国家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纽带,共同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危宏平 张晗 王延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