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对技术的渴求,人才也是蒙、哈、吉、塔、乌最为急缺的。乔格侠说:“我们有非常大一块精力是给他们培养人才,这么多年,我们做着做着都做成了朋友。”
乔格侠说,只要这些青年人表现出想要继续学习的意愿,他们团队都会尽力去给他们争取帮助。就在 2018年 9 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各有一位学生来到怀柔雁栖湖报道,来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在这个过程中,乔格侠团队不断地对这些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与未来“有亲缘”的合作者;并且还借助“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CAS-TWAS 院长奖学金)、政府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奖学金等,不断积极推进这几个国家的青年人才到中国学习。其中塔吉克斯坦学生 Abdulaziz Davlatov 毕业回国后,就职于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动物与寄生虫学研究所。最早与乔格侠团队合作的一名塔吉克斯坦科学家,现已成为塔吉克斯坦科学院的主要领导。在这个合作交流过程中,团队不仅为培育发展中国家未来科技人、科技领军人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知华、亲华、爱华的外国科学家群体。
“感觉现在走过去,就是敞亮、痛快!以前总感觉天山像是把我们挡住了一样,蒙古高原科考只能止步内蒙古,但现在不一样了,不仅是蒙古国,连帕米尔也一样能去,他们知道我们是真正的做科学研究,真心实意地与他们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对我们也变得非常友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乔格侠团队也进行了很多次“走出去”的技术培训,专门派技术人员到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做与资源收集相关的专项培训,如动物标本制作技术、监测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在现场手把手培训当地科研人员,并把设备也留在当地,得到的监测结果可直接为当地的生产实践服务。
乔格侠说,以前只在自己的圈子里做,第一次出国门时,还不免心虚犯嘀咕,就这样去采标本,会不会被当地人抗拒。可当真正迈出去之后,想着他们的需求,带着我们的产品和技术,靠着一股子真诚,还有中国科学家这种敬业奋斗的精神,收获了理解,还收获了更多的合作。经历了这么多,现在这些国家理解了中国科学院利用科技优势,真切地在为他们的民生福祉服务。这也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真正意义。(作者:张帆《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