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 发展绿色“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7-10-07 09:59:5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谭显春 顾佰和等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一带一路,绿色转型

 对策建议

认清气候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部分,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看待、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正在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广泛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给我国多领域的安全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机制体制基础上,更加牢固树立气候变化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观念,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审视气候变化问题,协同推进不同部门的政策,提高气候安全的保障水平,实现既能积极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转变能源结构和形成未来竞争优势。

积极发挥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力,适时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应清醒地认识到,发挥气候领导力是我国影响全球治理格局的重要契机和突破口。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尚未达峰,自身面临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需要重新审视我国 2030 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目标,优先做好国家自主贡献并形成样板,争取尽早达峰,这样才能发挥真正的全球领导力,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和引领世界是我国有效发挥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作用的最佳路径。同时,建议我国遵循《巴黎协定》成功达成的“自下而上”取向,与主要缔约方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推动建立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统一战线,形成多层次平台和联盟,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多元化路径和模式,并争取在 2020 年主办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切实发挥领导作用。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

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契机,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理解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将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与气候变化对策相结合,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条件,着重发展重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技术、智能管理技术,鼓励替代传统能源和原材料的创新发展路径,制定低碳标准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产生未来我国的低碳转型动力和竞争优势,增加相关新技术、新产业的就业岗位。

发展绿色“一带一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合作与转移

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加强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风险评估;优选基础好、区域代表性强、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区域,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低碳农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国际示范区;对绿色能源、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低碳建筑、绿色低碳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新技术研发与推广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跨境转移转化;建立绿色技术交易平台,加强绿色先进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转化;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区域间技术务实合作,推进绿色技术投资和绿色技术贸易的发展,促进绿色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形成以技术带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局面。

 优化资金配置,构建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

经济、金融、环保、科技等多部门协同,围绕减缓和适应两大领域制定相应配套政策;设立适应专项资金或适应基金,支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救灾扶贫活动;设立专门的气候投融资职能部门,培养气候投融资专业化人才;建立权威的行业标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严格把关气候投融资的项目;积极参与和部署国际气候资金机制规则,主导并完善多边气候融资机制;以绿色金融为切入点推进气候投融资全球合作,推进绿色贸易与绿色投资,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立气候融资统一管理职能部门,由统一部门负责气候融资的项目的审批、审查和管理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归口管理。(作者:谭显春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顾佰和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王毅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