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 发展绿色“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7-10-07 09:59:5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谭显春 顾佰和等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一带一路,绿色转型

 气候变暖将对地缘格局及我国的全球战略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难度。据国际灾害数据库显示,“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自然灾害的重大威胁,其高山区大多地质构造活跃,地形高低悬殊,气候分异明显,是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冰雪、干旱等灾害的活跃区。其面临的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 2 倍以上。1995—2015 年,全球因气象灾害受灾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中,65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了其中的 7 个;1980—2015 年,全球自然灾害很多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2000 年该区域总共发生了 235 例严重自然灾害(至少大于 10 人死亡,或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逐渐消融,出现的夏季新航道可能使世界贸易重心发生改变。这将深刻影响着我国未来海上运输,尤其是对中国与北美洲、欧洲国家的海上运输影响巨大。加上北极地区大量未被开采的矿物燃料资源,全球几大国争夺北极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北极资源的争夺将成为新的焦点。

气候风险的增加可能带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安全等问题,进而加剧地区局势紧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气候变化导致的周边国家人口迁入,加重国家经济负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食物缺乏会引发冲突、地区暴动以及来自邻国的入侵等,这都对国家的安全和政局稳定提出了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为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际地位带来重大契机

尽管应对气候变化首先出于我国客观需求,减碳与治污具有协同效应,但《巴黎协定》也对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了外部约束,有利于利用国内外两方面资源探索创新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之路。中国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同根同源,到 2030 年中国若能减排 14.69 亿吨 CO2,将产生超过 100 亿美元的人体健康相关经济效益;新技术投资能够带来新的就业机会,2005—2020 年,中国主要行业和绿色投资累计创造 3 530 万个就业机会。即使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对中国的低碳发展不会有大的影响。低碳发展是能源进步、技术进步的潮流,中国不会因为这届美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态度上的转变而改变自己的战略。根据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仅在生物质能产业上就将新增投资约 1 960 亿元,使其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同时国家还将研究制定2050 年能源转型路线图,以更好地化解能源危机,确保能源安全。

我国还可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促进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的低碳转型。发挥我国的气候领导力并利用好这一机遇,有可能使我国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革、能源安全的同时,内外互动,更好发挥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要而独特作用,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