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2.0 引领新型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17-04-18 17:48:42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义桅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全球公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个案研究:中巴经济走廊 2.0

 不同于中国从前拾遗补缺的历史研究方式,如今要用前瞻式的思维方式看中巴经济走廊,它是旗舰走廊,是中巴两国友谊的象征,也是升华。它有“四个支柱”——基础设施、能源、港口和开发区,主要为了补工业化的短板。现在中巴经济走廊将要进入2.0版本,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巴关系,而是成为南亚大陆甚至整个区域合作大的示范工程。

中巴经济走廊有“五大效应”:第一是中巴合作示范效应,如果引进中国开发区的模式,引进中国资金搞经济走廊和能源,让巴基斯坦成为一个中等强国,可以激励更多国家学习中国模式;第二是产业转移效应,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将产业链转移到整个非洲实现工业化,这将极大改变西方在非洲殖民几百年从来没有修铁路,建设基础设施等等的局面;第三是南北平衡效应,中巴经济走廊连接“世界岛”欧亚大陆和“世界洋”印度洋,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南北之间发展失衡的问题,实现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明的逻辑转移;第四是大南亚区域合作效应,通过中巴阿、中巴斯、中巴印等3方面合作,实现中巴经济走廊溢出效应,服务于发展、安全、治理“三位一体”的大南亚区域合作——英国的加入更展示地区溢出效应;五是全球治理效应,尤其中阿巴务实合作,解决阿富汗、巴基斯坦长期贫困部落暴力、恐怖恶性循环的局面,这也反衬出为什么联合国两次在阿富汗问题决议中写进“一带一路”。

非洲至今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两个邻国之间甚至没有直航,所以这些国家很欢迎“一带一路”,中国有“四个自信”,也希望通过互联互通让巴基斯坦等国也能增强“四个自信”。

“一带一路”自身的生命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其变成一种实践,变成一种组织和理论,本身具有生命力。2.0版尤其要思3个问题:一是和美国的关系;二是如何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三是如何以前瞻式的方式思考更长远的规划。

中美合作,从基础设施联盟做起 

“一带一路”倡议使得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一带一路”,但在实际合作中,美国有基础建设的需求,中美两国可否成立“全球基础设施联盟”,以此促进全球的互联互通等以实现共赢?在这个联盟中,可以为全球治理的难题提供帮助,比如解决阿富汗的恐怖、毒品等顽疾,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也有帮助。中美看起来冲突的地方,恰恰是合作的领域。

具体怎么合作?有海上秩序、全球气候、海上运输、海上物流、海上环境保护、海上科学等。美国靠海洋立国,而中国建设现代海洋体系才开始,需要向美国学习。美国虽是世界上最大海域面积的国家,但如今航空母舰、军事基地已经不是最先进的秩序安排了,需要中国东方的智慧,中国可以在G20或某些区域组织内统筹协调。

克服全球化的悖论:民生工程+南方型全球化

“一带一路”如何克服全球化悖论?

首先要改变单向度全球化,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改变原来的部分全球化或者单向度全球化的模式;同时要改变“中心-边缘”模型分工体系、改变文明等级秩序、改变区域化和全球化矛盾。英国脱欧证明区域化并非达到全球化的途径,可能和全球化有矛盾,英国在脱欧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更好地拥抱全球化。

“一带一路”着眼于欧亚地区的互联互通,是对传统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扬弃。开创新型全球化要着眼于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如民生工程,让老百姓更加有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感。美战略家康纳在《超级版图》一书中提出,未来40年的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过人类过去4000年!传统全球化中的关税减让,最多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5%,而新型全球化中的互联互通,将推动世界经济增长10%15%。因此,“一带一路”给全球化提供更强劲动力,并将改革传统的全球化,朝向开放、均衡、包容、普惠方向发展。

 新型全球化也是包容性的,它让全球化“无死角”。西方人开创了全球化,但世界夜晚的灯光主要集中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的沿海地区,还有13亿人没有电:非洲5亿人、印度3亿人;世界上90%的贸易通过海洋进行,而海上物流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中间;互联网更是如此,12个根服务器中有9个在美国,1个在挪威,1个在日本,1个在英国,中国现在正在参与互联网制定权。因此,我们要让全球化更加均衡,以解决内陆地区落后、国家社会治安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一带一路”会凸显出南方型的全球化,让南方国家更多参与,让非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要外援到要投资,而美国和西方也会从中受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