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2.0 引领新型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17-04-18 17:48:42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义桅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全球公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1.0 与 2.0 的区别

 2.01.0有何区别?笔者从时间、空间和自身三个维度来比较。

时间维度:走出历史,赶超走向创新

从时间上来说,我们最早是基于历史,现在是“走出历史”。笔者在阿富汗演讲,“一带一路”要让阿富汗摆脱历史,不再成为近代以来的“帝国坟墓”“政治博弈场”。所以,2.0将从原来的复兴丝路精神到引领未来,从赶超逻辑到弯道超车,从工业化的梯度产业转移的规模化追求转为新工业革命的创新。

空间维度:65个国家扩展到北极、南美

从空间上来看,原来沿线有65个国家,加上延伸国家和辐射国家;现在,目光可扩展到北极。韩国智库与时斋勾画了一个“鸳鸯蝴蝶图”:因为北极冰川在熔化,左边是通过东北亚经白令海峡的欧亚大陆,右边是通过阿拉斯加到美国,韩国则在蝴蝶的当中,称这是“一带一路”2.0版。向南可延伸到大帆船时代所达的智利、墨西哥,可以“智联全球”。

自身维度:四大公域内追求全球治理

从“一带一路”自身维度而言,第一个阶段欧亚(非)大陆的立体交通网络,是要建立基建效应;追求有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的产业群;追求联动效应的经济走廊;这3项主要体现互联互通的概念,看中的是欧亚(非)大市场,但在推进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很多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中国就通过开放性金融来创造市场经济条件。比如像乌兹别克斯坦这种双重内陆国家,没有公司愿意投资修铁路,按照市场经济就贷不了款,但中国有国开行开放贷款;印尼的雅万高铁,日本竞标中败给中国,就是卡在当地政府不提供担保问题上,中国有国开行担保,就拿下了。

2.0版本中资金发展的模式上要设计更多的战略制高点。比如四大未知疆域,即信息、深海、太空、极地这些被认为是全球公域,非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越早进入就可以拥有越多话语权。

习主席所说的经营“欧亚大舞台”,就是海洋时代2.0版。欧洲人发现世界和新大陆时,海洋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而今该是探索深海的时代了,中国的“蛟龙号”已能深潜到深海将近万米处。但总体上,我们对深海知之甚少。比如,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却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9亿年。从极地到热带,不管淡水还是咸水,从水面到90米深处都有藻类生活。它们制造了大气中80%的氧气,所以,没有藻类就没有生命。又如,海洋动物用声、光、化学、电等发出信号,用触觉和嗅觉接收。深海时代,超过原来意义上的修路概念,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生态、大数据、海洋信息要摸个遍。

在信息领域,20167月颁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就明确写道,要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化发展,统筹规划海底光缆和跨境陆地光缆建设,提高国际互联互通水平,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打通经中亚到西亚、经南亚到印度洋、经俄罗斯到中东欧国家等陆上通道,积极推进美洲、欧洲、非洲等方向海底光缆建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2.0版中,信息是数字化,深海是人海合一,太空是天地一体,极地是全球治理(表1)。

 

“一带一路”1.0

“一带一路”2.0

 复兴丝路精神

 赶超逻辑

 工业化的梯度转移:规模效应

引领未来

弯道超车

新工业革命:创新

 沿线国家:65个(包括中国在内)

 相关国家:英美等,视不同领域

 双边为主,多边为辅;南方国家全球化为主

北极:中欧新航线

南美:大帆船时代

网状全球化:智联

 欧亚(非)大陆的立体交通网络:基建效应

 产业群:聚集效应、辐射效应(产能合作)

 经济走廊:联动效应

 欧亚(非)大市场:纠正市场失灵

信息:数字化

深海:人海合一

太空:天地一体

极地:全球治理



表1

从复兴到引领,从互联互通到“万物互联”

所以,以此逻辑,我们可以从复兴跨越到引领,从一般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到“万物互联”。

互是与国际接轨—全方位开放;联是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人工智能;互是成为西方的市场——打造欧亚非我的市场;通是从“五通”到以资金、技术优势制订标准,比如我们对5G技术制定产业标准,对能源管道等大宗产品拥有定价权。笔者去哈萨克斯坦调研,在里海,驻哈大使就说土库曼斯坦、伊朗等国都是产油国,问能不能搞一个里海指数?能源、天然气价格用人民币参与定价,而不再依赖美元。如在互联网领域,马云就有制定e-WTO/e-WTP的权力,中国正在给信息世界提供公共产品,这样,也是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