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民间种业科研创新供给 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 2016-07-28 16:01:3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东海  |  责任编辑: 王东海
关键词: 种业发展,农业科研单位,混合授粉,生物质能源,薏苡

图为《我国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政策建议》课题交流会会场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王东海 实习记者杨洋)7月27日,《我国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政策建议》课题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深化种业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题展开讨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条的首要环节,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深化种业发展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民间研发机构的育种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需求对育种开发的引领作用,既是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以2011年4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为标志,中国农作物种业进入产业升级新阶段。农业部恢复成立种子管理局,各地种业管理机构也进行了相应改革。种业领域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始实施,种子企业也开始进入整合期,开启了我国从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的新局面。

图为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国研文化传媒董事长包月阳发言

由国研智库等机构组织的《我国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政策建议》课题组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提到,我国种子产业经历了一个从自繁自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种业产业化到种业市场化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一批民营企业和民间研发机构迅速兴起,优质专用型作物品种大量涌现,为种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为民间科研力量的典型代表、河南省南阳市衡达农业科学院院长苏子磻,7月27日在由国研文化传媒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向记者介绍了该机构在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育种方面的一系列经验,也抛出了自己对该行业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

苏子磻和他的团队在抗旱耐瘠玉米新品种选育上贡献突出。该研究团队采用远缘杂交、人工选择、混合授粉、理化处理等手段,经过十余年努力,总结出一种创造种质资源的新理论新方法——“玉米不同属间新物种选育方法”。该方法在1990年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苏子磻的研究成果之前,玉米不同属间远缘杂交育种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实现。苏子磻采取分期或延期播种、混合授粉、化学药剂处理、电离辐射、扩大群体、放宽低世代材料选择标准等措施,发明了玉米不同属间新物种选育方法,成功将高粱、薏苡、大刍草、加马草的种质导入玉米,创造了万余份新种质资源,选出一大批杂交亲本材料,同时培育出一批衡达系列品种和后备品系。在此基础上研创出的苏式育种新技术,也成功培育出一批杂交优势突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的不同类型的玉米、高粱远缘杂交新品种。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