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
经济发展的活力在于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十三五”,我国经济转型将呈现结构升级、内需潜力释放的趋势性变化,这是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与独特“资本”。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由此,不仅能缓解或者化解短期经济增长的矛盾和困难,更重要的是将通过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结构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1)“十三五”我国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即从43%提高到47%。2015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50.5%,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高出3.5个百分点[迟福林.“十三五”以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型升级[N].经济参考报,2015-12-16.]。
尽管如此,我国服务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例如:与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10个百分点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低20个百分点以上;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实际需求相比,至少相差5~10个百分点。如果到“十三五”末我国服务业占比达到58%左右,意味着5年内还有约8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
有观点认为,当前服务业在GDP中占比快速提高,主要不是规律性的,而是工业投资下降、实体经济不景气造成的。从现实情况看,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应当看到城乡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带动经济的服务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基本趋势。在这个趋势下,“十三五”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服务业占比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
(2)服务业不仅速度在增长,而且结构也在发生重要变化。从规模看,“十三五”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明显提升;从结构看,与工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初见端倪,以研发、金融、物流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5%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30%以上,由此形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3)以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选择。
——制造业为何大而不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人均产值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主要原因在于以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严重偏低。
——做大做强的关键何在?从发展趋势看,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依靠以研发、设计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基本趋势是由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
——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对工业意味着什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不是不要工业,不是不走工业强国的道路,恰恰是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强国的客观需求。2015年,我国新产业增长较快,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EB/OL].国家统计局网,2016-01-19.]。这与近几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直接相关。
(4)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将引领经济新常态。
2.基本形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1)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人口城镇化。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每年以不低于2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估计到2020年,我国规模城镇化率将有可能超过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由2014年的36.6%提高到50%左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与产业结构变革的进程相适应。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与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与国际平均发展水平相适应。
(2)关键是“让农民工成为历史”。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大国,实现共享发展,首先在于“让农民工成为历史”。这就需要“十三五”期间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地,实现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如果近两年能有效解决这1亿农民工的问题,“十三五”户籍人口城镇化就会有重大突破。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有新思路。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有两个提法特别重要: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二是实施居住证制度。“十三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重在推进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变:一是由对人口的控制转向对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二是由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转向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三是由治安部门管理为主转向人口服务部门的管理为主。
3.基本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1)“十三五”我国将实现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变。消费的本质需求是服务。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现代服务需求逐步高于传统物质需求,成为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估计“十三五”末期,我国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将由2014年的40%左右增长到2020年的50%左右,一些发达地区可能会达到60%以上。有机构估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市场消费总规模将高于医疗消费总规模,高达8万亿元人民币;还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产值规模将高达14~16万亿元人民币[王吕林.支撑7%的产业发展新动力[N].光明时报,2015-08-07.]。就是说,健康服务业将成为我国“十三五”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2)“十三五”我国消费规模将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超过GDP增速3.8个百分点。估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仍保持高于GDP增速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速达到8%~10%。
(3)“十三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明显提升。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4%[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EB/OL].国家统计局网,2016-01-19.]。估计“十三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5%左右。也就是说,“十三五”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4)消费结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现实生活当中消费又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并引发经济结构服务化的重大变化。
4.基本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经济转型升级对服务贸易依赖性明显增强。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新一轮全球化方兴未艾。与2001年我国加入WTO时的对外贸易不同,如今我国面临着的突出挑战是服务贸易的双向市场开放。当前,国人到海外旅游、做健康体检、求学等已经比较普遍。“十三五”,如果能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双向市场开放方面有所突破,不仅牵动影响国内的经济结构升级,还将充分发挥我国在新一轮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但服务贸易比重过低。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为20%左右,我国仅为12.3%[迟福林.服务业市场开放牵动经济增长转型全局[J].中国经济周刊,2015(46).]。这就需要把加快提升服务贸易水平作为优化贸易结构的重点。
(3)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国内自贸区建设。目前,国内4个自贸区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球双边、多边、区域性、全球性自由贸易进程加快推进的特定背景下,自贸区的重要使命是推进服务贸易开放。应当说,目前自贸区在这方面尚未有大的突破,甚至仍是一个“短板”。适应新一轮全球自由贸易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自贸区要在服务贸易上努力实现重大突破,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4)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区域性、全球性自由贸易进程。多边、双边、区域性、全球性自由贸易进程取决于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有多大的突破。适应快速上升的全球服务贸易需求,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打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管制,成为扩大服务贸易、加快自由贸易进程的重大任务。
——把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作为“十三五”对外开放的重大任务。
——把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作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的重点,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大双边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打破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壁垒。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服务业企业“走出去”。
——推动中欧中国与欧盟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