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迪斯:文明文化多样化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 2015-12-17 11:26:26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丁海嘉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丁海嘉 文化交流 文明 波兰 布兰迪斯

2012年中国文化部授予布兰 迪斯教授“文化交流贡献奖”

2007年6月22日,风和日丽,微风徐徐。我与使馆文化处好友小程,驱车来到波兰西南部的弗罗茨瓦夫市,这座波兰第四大城市。

弗罗茨瓦夫市坐落在奥得河畔,苏台德山脉的正北面,位于柏林、布拉格和波兰首都华沙之间。河流从城内穿流而过,被分成多个支流和运河,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整个城市由12个小岛组成,112座桥将它们彼此连到一起。

这座城市曾属于波兰人、捷克人、奥地利人、匈牙利人和德国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经易手。在这里定居的还有瓦龙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和鲁塞尼亚人。多种文化和宗教交织在一起,为这座城市赋予了丰富多彩、多元化、多民族文化的氛围。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我们的老朋友布兰迪斯教授,与该市国家民俗博物馆馆长赫尔曼斯多费,早已在大门口等候多时。

布兰迪斯教授个子高挑,步履健硕。他身着藏蓝色西装、浅蓝色衬衣,扎着我送给他印有吴昌硕篆书图案的真丝领带,尽管须鬓皆白,却依然精神旺盛、容光焕发。很难令人置信,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纪,还在为传播中国文化艺术四处奔波。

记得我们初次见面,还是前一年在北京,在东二环路旁的文化部办公大楼。

在我驻波兰大使馆的推荐下,应文化部的邀请,布兰迪斯携夫人芭尔芭拉来中国参观访问。我的一位学波兰语的朋友江颐,陪同夫妇二人,先后参观访问了北京和广州。

来到文化部,已是中午时分。我作为文化部外联局的参赞,请他们夫妇在餐厅就餐。

言谈话语间,我感到,在他慈祥的目光中,透射出坚毅、倔犟的性格。

“布兰迪斯教授,我们虽说是初次见面,但您的名字我却十分熟悉,对您仰慕已久。”我因负责文化部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事务,对他为传播中国文化艺术做出的事迹了如指掌。

生于1937年的享利克•布兰迪斯教授,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在华沙大学求学时,学的是历史学系东方文化艺术专业。毕业后,布兰迪斯服了两年兵役,之后在波兰国家博物馆工作,从事中国和阿拉伯艺术研究。1985年,他已四十多岁,又在部队当了三年飞行员。退役后,他在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工作,分管与亚洲国家的展览交流。这期间,他开始与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处接触,合作举办了《中国澳门回归展》、《中国京剧造型展》等许多文化展览活动。这令他更深入、更多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爱上了这个即古老又现代化的文明国度。

“我们今天登上了八达岭长城!记得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创造出一座伟大的长城’。”布兰迪斯兴奋地对我说,“我终于亲眼目睹了长城的宏伟、壮观。”

我既赞许又感慨地应声道,“中国人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你们可以称为真正的英雄。”

话锋一转,我对布兰迪斯教授说,“波兰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尽管她先后三次被列强瓜分,亡国123年。但她最终还是顽强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也经历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从这点来说,中国和波兰可谓是‘同病相怜’,更该成为‘患难之交’。”

这次见面,我们双方谈得都十分投缘,彼此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临别前,我送给他一条自己十分喜爱的真丝领带,上面印有清末艺术大师吴昌硕篆书纹饰,那凝炼的笔力、恢宏的气势、遒劲的笔锋,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世事难料,一年后,我便奉调来到波兰工作,开始了与布兰迪斯教授直接合作。老朋友重逢,自然格外亲切。

见到我和小程,布兰迪斯教授和博物馆馆长热情地迎上前来,将我们带进空无一人的展厅。

只见展厅内,中国绘画、书法、剪纸、刺绣、陶瓷、风筝、漆雕、骨雕、玉雕、软木雕、贝雕、景泰蓝,以及唐卡、编织等十余种艺术门类近三百件展品,在布兰迪斯教授的带领下,摆放得泾渭分明、十分得体,气氛浓烈。这些展品如同教授的一个个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孩子,今天又要在他的带领下登场亮相了。

在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大厅里,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展厅内张灯结彩。弗罗茨瓦夫的市民簇拥而来。《五彩龙—中国民俗综合艺术展》正式拉开帷幕。

馆长赫尔曼斯多费走到麦克风前,热情洋溢地致词说,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灿烂的文化令人向往。这次与中国大使馆合作,共同举办展览。希望把此次展览办成展示多元文化和艺术的窗口,了解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风采。

开展后,布兰迪斯教授带领前来参观的观众来到展厅,如数家珍般地做起了讲解员。

“中国刺绣是世界艺术瑰宝,早在公元14至18世纪,出现了影响非常大的几个艺术流派,如上海的顾绣、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被后人誉为‘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

只见他站在橱窗前,喋喋不休地对观众介绍,“展出的刺绣作品,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他指着玻璃橱窗中展出的“唐三彩”,说道,“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公元10到14世纪 ,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面对观众的提问,他津津乐道地作答,“在公元13、14世纪,中国的景德镇就是闻名遐迩的瓷都,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