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健康:“丝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 2015-07-06 10:57:4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杨多贵 周志田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国家 健康 丝路国家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三、“丝路国家”健康保健的“中医药方”

治国与治病、保健、养生道理是相通相济的。《千金要方•诊候》提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汉书•艺文志》提出:“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实践已经证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治标之策,“丝路国家”创新国家治理模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健康国家,需要寻求“有机统一,整体关联”的东方治国智慧,其国家健康保健的“中医药方”可凝炼为“驭资本、术轻重、积信用”九字方略。

首先,“驭资本”。资本是一把“双刃剑”,说资本是个好东西,是因为资本犹如国家肌体的“血液”,如果资本匮乏稀缺,国家就会患“贫血病”;资本是组织人类活动的纽带,资本与劳动一样,是从事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说资本是个坏东西,是因为资本具有强烈的贪婪性、掠夺性和腐蚀性等坏品质——“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才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

一般而言,国家行为是人民、资本、官僚和宗教四大力量博弈和妥协的综合表达,如果资本力量一枝独大,资本就会“俘获”国家。对于一个“资本异化型”国家,国家就蜕变为“人格化的资本”。在致富至上、利益至上等信仰驱使之下,国家宗旨目标从原来的“以人为本,谋求幸福最大化”,扭曲为“以资为本,谋求财富最大化”,国家发展的手段与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颠倒。如何驾驭资本,给资本套上“笼头”,抑其之害,扬其之利,让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当代国家健康管理必然直面的首要任务和最大挑战。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具体国情,对资本的态度,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节制排斥,而是驾驭利用,促进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驾驭资本的第一要务是探索一套既能高效利用资本,又能熟练驾驭资本,保障劳动者主体地位,实现劳资平衡,共享双赢的制度机制。

其次,“术轻重”。平衡是国家健康的核心要义与标志,《黄帝四经•道法》曰:“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谓失道。”市场是一只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无形之手”;市场竞争是一场“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的“非对称”博弈;市场经济是一个“损不足,补有余”的“正反馈”系统。如果没有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无形之手”予以干预、约束和调控,市场系统必然偏离均衡,日益失衡失调,直至崩溃毁灭。简约言之,轻重之术的核心要义就是平衡之道,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就是以政府“有形之手”调控经济活动,因时因地,宜敛宜散,或贵或贱,平抑物价,保障供给,通调民利,维护公平,增加国蓄,聚积国财。

当前,迫切需要“一带一路”国家打破和抛弃对“市场原教主义”、“华盛顿共识”等西方经纶教条的迷信和崇拜,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曾说:“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因此,“一带一路”国家必须有效地协调好和发挥好“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作用,“有形之手”必须“有所为”,要善于运用轻重之术,通调民利,削峰垫谷,做到“藏富于民”、“藏富于国”,而不是“藏富于精英”、“藏富于商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财富鸿沟”,实现包容性发展。

第三,“积信用”。老子曰:“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信用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支点;一个文明社会,也一定是一个信用社会;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背后必然伴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所形成一种信用活动,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网络化“四轮驱动”的高风险时代,国家信用成为维系国家生存的“粮食”;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成为国家发展繁荣的“财富之源”。

今天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乃至政治危机,从本质上来说,都源于国家信用的危机,是国家信用过度膨胀、过渡透支、过度滥用酿成的苦果。国家信用得难失易,它要靠年复一年地日积月累,需要精心地呵护和培育,稍有不慎,国家信用就可能在一瞬间轰然崩溃。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说过:当一个政府不受欢迎,失去了公信力,无论颁布好的政策还是坏的政策,都会被人民责难;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人民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就是“塔西陀陷阱”。因此,“一带一路”国家要亟待创造好,保护好,使用好国家信用、政府公信,走出“塔西陀陷阱”。

(作者:杨多贵、周志田/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